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三处用语不得体,找出并加以改正。 刚才刘...

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三处用语不得体,找出并加以改正。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1)抛砖引玉→金玉良言(2)略尽绵薄之力→不遗余力(竭尽全力)(3)殷切期望→衷心希望(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运用能力。“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不能用于“刘老师的一番话”,应该改为“金玉良言”;“略尽绵薄”,绵薄是指少的意思,是自谦之词。用于帮助他人的时候说自己出力不多,是自谦之词,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殷切期望”,殷切,深厚而迫切。期望,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等待和希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些官员用注水的GDP数据作为政绩,虽然这种行为危害极大,但他们对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仍是乐此不疲。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官员试图用虚幻的增长来讨好上级;(甲),GDP数字造假被发现后,往往可以以统计失误为由来李代桃僵造假者如果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不只是给予行政处分。正因为如此,一些造假者才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1.文中横线上的成语错误的一项是

A. 打肿脸充胖子    B. 乐此不疲    C. 李代桃僵    D. 肆无忌惮

2.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造假者如果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给予的不只是行政处分

B. 造假者一般不会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也只是给予行政处分

C. 造假者通常会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不只是给予行政处分

D. 造假者一般不会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给予的是行政处分

3.文中甲处补写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 二是借此增加自己的收入

B. 二是容易蒙混过关

C. 二是借此提高自己的地位

D. 二是违法成本太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淲①

  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年)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

B. 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C. 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D. 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2.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太祖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自讨之,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惟庸皆败。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B.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C.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D.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象纬之学,指的是象数谶纬之类的学问,古人研究星象经纬等的天文现象,也研究谶纬卜象吉凶预兆等。谶纬是古代汉族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B.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是此意。

C.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行使监察职责。

D. 顿首,古时的一种最重的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及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臣子上朝见君王时所用的拜礼,拜师礼、拜祖,民间的拜贺、拜别,也用此大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结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基善于谋略,明太祖多用其策,龙兴守将胡美意欲投降后要求不解散旧部,用钱财买通关节,对此太祖十分生气,刘基暗地踢胡床提醒后,太祖终于答应。

B. 当太祖询问继任宰相人选时,刘基提出了一些见解,评论胡惟庸时用一比喻,就像驾车时可能掀翻车辕一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暗示不可用。

C. 刘基与李善长有些构怨,但在太祖责罚李善长时,刘基为他说好话,用大柱木喻之,而把自己比喻为小木柱。

D. 胡惟庸拿一块地做文章,唆使一些官员在太祖面前诋毁攻讦刘基,皇上虽然没有罪怪,但心存芥蒂,停了刘基的俸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

②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符号中,受访者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最高。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医针灸”“丝绸之路”“泰山”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对“火锅”“敦煌舞(飞天)”“莫言”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受访者均对“算盘”“中医针灸”“汉服”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认知度最低的3个文化符号中,印度受访者选择了“中庸”“和而不同”“川滇金丝猴”“篆刻”“中庸”。

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受到地域、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关注点和接触动机呈现盖异化特征。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有着双刃剑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成为金砖国家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的障碍。

调查发现,与旅游体验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文化演出、旅游商品、影视节目等娱乐性文化产品,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最喜爱的中国文化产品类型;而具有中国哲学观念、社会样态抽象化表达的音乐、报纸杂志、书籍的选择意愿整体较低。

中国文化符号调查分类表

组别

初级难度

中级难度

高级难度

中国人物形象

孙杨

莫言

孙悟空

中国哲学观念

和而不同

中庸

中国艺术形态

篆刻

古琴

敦煌舞(飞天)

中国自然资源

西湖

川滇金丝猴

泰山

中国生活方式

火锅

汉服

算盘

中国人文资源

丝绸之路

中医针灸

二十四节气

 

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产品类型喜爱程度调查统计表

(摘编自《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

材料二:

随着整个国际交流的拓展,青年人群是否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是否有情感上的亲近性,是否有价值观上的默契和生活方式上的好奇心决定了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实施调查中,在调研对象构成上我们把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青年人群体。

从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程度来看,中国文化符号的接受度和熟悉度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时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

对于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浅表层次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种整体结构的认知需求了,他们对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会从更抽象、更深刻、门槛更高的文化内容着手认识中国。

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调研发现社交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3.6分。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

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比较多。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

(摘编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报告》)

材料三: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井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中国人要走出去。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有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众多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受访的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人文资源中级难度的“中医针灸”认知度最高。

B. 文化传播中,中国哲学观念中级难度的“中庸”,成为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青年受访者认知度最低的文化符号之一。

C. 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遗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

D. 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在这一类别的传播力度上应加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中的双刃剑效应是指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

B. 印度、巴西、南非受访者对中国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是所调查文化产品类到中最高的,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

C. 从材料四中可知,选择外国青年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外国青年人群的一些认知决定着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

D.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作为亚洲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因语言、地理等因素,其内涵尚未放世界深刻理解。

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对外推广中国文化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