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
②提起万里长城,人们往往最容易联想到秦长城,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战国时期的燕国以及秦代的长城主要在今内蒙古与河北等地,格局并不大。隋文帝开皇初年,幽州总管周摇整修长城,保护边民免遭突厥侵犯。继隋而起的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辽、金、元、清各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长城以北本来就是他们的发祥之地和战略后方,其间只有明朝需要依赖长城防线。从明初到嘉靖年间,形成了号称“九边”或“九镇”的长城防御体系。北京地区在蓟州镇及宣府镇辖下,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代所筑。
③居庸关、古北口等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它们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时期的鲜卑,十六国前燕的慕容皝,金朝的完颜阿骨打,蒙古的札八儿,明末的李自成,都曾通过强攻或奇袭居庸关取得战争胜利。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在加强训练、严明军纪的同时,创建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战法,戍边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是长城军事文化创造者的杰出代表。
④处于农牧交错带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成为南北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纽带。西汉时期,“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修建的城堡要塞,后来有许多发展为村镇城邑。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彼此融合。
⑤“一统华夷”历来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各族统治者共同追求的远大理想,燕山与长城在古代往往被视为北方“夷汉”或“华夷”之间的民族区域分界线,但文化上的彼此认同比有形的疆界更重要。如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名将杨业修建杨无敌庙,体现了长城内外民族推崇忠勇之士的共同心理。
⑥长城是我国古代农耕和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见证,它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长城沿线发生的多次战争表明,长城是不能轻易逾越的屏障。随着清朝定都北京,广袤的蒙古高原、辽阔的东北平原与中原大地在政治上连成一体,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退、文化象征意义不断丰富。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抗击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御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时期尤其如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城虽然在各个朝代的地理位置不同,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B. 长城以南是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带,以北则是游牧文化带,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
C. 长城关口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这阻碍了长城外各民族的交流。
D. 长城所处地理位置首先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地位,而其文化意义是后来不断丰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指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从长城的军事功能与文化意义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
B. 文章按照朝代的先后历史顺序来论证长城军事功能,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C. 鲜卑等通过夺取关隘来获得胜利的大量史实证明了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有重要地位。
D. 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朝对长城的建设很重视,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其成就可以说是超过了历朝历代。
B. 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了战法,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
C. 燕山、长城在古代被视作夷汉民族区域分界线,但这没有阻碍夷汉拥有共同的文化认识。
D. 长城所体现的威武不屈、敢于抗击来犯之敌的民族精神在中华近现代历史中尤为突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冯小刚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讲述了历时18年拍摄《一九四二》的故事。特别是自己和编剧刘震云沿着当年灾民逃难的路线行走的那几个月的经历,特别是演员们抛开演技,在片场生生冻着饿着自己的情景。记者感慨道:“冯小刚、刘震云都是少见的聪明人,可他们用最笨的办法拼出了一部戏。这世上的好东西常常是聪明人用笨办法做出来的。”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戏剧作家和诗人,马克思称赞他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我们非常喜欢莎士比亚的戏剧,如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等。
B. 曹禺,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剧作家。处女作四幕剧《雷雨》,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成为几十年来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曹禺其他具有影响的戏剧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等。
C. 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等都是元杂剧;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则是明清传奇。
D.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辛弃疾、苏轼、岳飞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注音、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 料峭 脑髓 (suí) 一尊还酹 残羹冷炙
B. 蟊(máo贼 珠玑 喁喁(yú)私语 罪愆(qiān)
C. 自诩(xǔ) 孱(càn)头 额手称庆 拾人牙惠
D. 恓(qī)惶 汤镬(huò) 锱铢必较 胼手砥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敦煌壁画中,我们首先看到大量对于“手”的刻画与__________,随着这些手姿的____________,指甲的造型和色彩自然也丰富多彩,指甲因而也具有了表达文化____________的功能, 敦煌壁画艺术中的“指甲”不仅刻画了________的人物造型,还具有一定的断代历史的文化功能。在这方面,艺术家张大千有着重要贡献,他是提出通过“指甲”进行艺术断代的先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大千通过长时间的考察,翻阅大量考古壁画资料,检视每一幅壁画中人物形象的手部及五官刻画,发现敦煌莫高窟第3窟(元代)北壁《千手眼观音》有月牙纹指甲,第14窟(晚唐)南壁西侧《观音菩萨》中观音双手指甲根部有小短线,第285窟(西魏)西壁正龛南侧《诸天》人物指甲退入指端。
另外,这些指甲的造型,与乐器、服饰、背景等不仅形成美学形式上的呼应,还与礼佛、赞美等佛典的文化意义相互关联,并与指甲主人的身份形成相应关系。
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描绘 五花八门 含义 呼之欲出
B. 描摹 变幻莫测 涵义 活灵活现
C. 描绘 千变万化 意蕴 惟妙惟肖
D. 描摹 瞬息万变 意境 栩栩如生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指甲的造型,不仅与指甲主人的身份形成相应关系,还与乐器、服饰、背景等形成美学形式上的呼应,并与礼佛、赞美等佛典的文化意义相互关联。
B. 这些指甲的造型,不仅与乐器、服饰、背景等形成美学形式上的呼应,还与指甲主人的身份形成相应关系,并与礼佛、赞美等佛典的文化意义相互关联。
C. 这些指甲的造型,不仅与礼佛、赞美等佛典的文化意义相互关联,还与 乐器、服饰、背景等形成美学形式上的呼应,并与指甲主人的身份形成相应关系。
D. 这些指甲的造型,不仅与乐器、服饰、背景等形成美学形式上的呼应,还与礼佛、赞美等佛典的文化意义相互关联,并与指甲主人的身份形成相应关系。
3.请在文中括号出补写一句话,使语段意思连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从而产生了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以比喻的修辞写“山”并移情入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