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的机会,寻找诗文的魅力,寻求人间真情……
要求:请以“寻”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桑蚕的立体养殖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学生定当鼎力相助!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来的文章都提倡简练,而________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 )。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一部《水浒传》,________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________。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________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B. 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虎不来也要大哭。”
C. 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虎不来也要大哭。”
D. 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穷形尽相地描摹物态;细致入微地刻画心理。
B. 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C. 描摹物态,能使细致入微;刻画心理,求其穷形尽相。
D. 穷形尽相地刻画心理,细致入微地描摹物态。
3.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繁冗拖沓 飘飘洒洒 忐忑不安 纷纷扬扬
B. 长篇大论 洋洋洒洒 忐忑不安 沸沸扬扬
C. 繁冗拖沓 洋洋洒洒 毛骨悚然 纷纷扬扬
D. 长篇大论 飘飘洒洒 毛骨悚然 沸沸扬扬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这首诗,用“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女主人公记忆中她和氓少年时代偷快说笑的情景。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以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的形象反衬出山势的高险。
(3)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_____,_____。”
(4)《雨霖铃》(柳永)中“_____,_____”二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池上早秋①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 “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 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D. 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2.简要分析诗歌颈联的深刻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