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桑蚕的立体养殖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

下面是桑蚕的立体养殖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桑蚕立体养殖过程:农民在池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入鱼塘喂鱼,最后从池塘里挖塘泥为桑树提供肥料,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基塘生态农业循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从整个图形来看,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所以先要确定好起点。从标题“桑蚕立体养殖图”和整个流程图来看,鱼塘应为循环的起点,然后按照循环的顺序,概述全面,要注意语言连贯性,字数的限制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学生定当鼎力相助!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来的文章都提倡简练,而________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     )。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一部《水浒传》,________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________。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________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B. 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虎不来也要大哭。”

C. 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虎不来也要大哭。”

D. 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穷形尽相地描摹物态;细致入微地刻画心理。

B. 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C. 描摹物态,能使细致入微;刻画心理,求其穷形尽相。

D. 穷形尽相地刻画心理,细致入微地描摹物态。

3.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繁冗拖沓 飘飘洒洒 忐忑不安 纷纷扬扬

B. 长篇大论 洋洋洒洒 忐忑不安 沸沸扬扬

C. 繁冗拖沓 洋洋洒洒 毛骨悚然 纷纷扬扬

D. 长篇大论 飘飘洒洒 毛骨悚然 沸沸扬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这首诗,用“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女主人公记忆中她和氓少年时代偷快说笑的情景。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以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的形象反衬出山势的高险。

(3)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__________。”

(4)《雨霖铃》(柳永)中“__________”二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 “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 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D. 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2.简要分析诗歌颈联的深刻含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也就是人们说的“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B. 弱冠:古人对年龄的一种称法。古代男子18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8岁左右的年纪。

C. 开成:年号。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后多以年号纪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是年号纪年法。

D. 迁: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文中“左迁”是指降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令孤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②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