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B. 虽然默克尔向公众表示,政府正致力于减少德国境内的难民数量,但她坚持反对设置接收难民人数上限的做法仍被各界质疑。
C. 网络通讯工具使人们的交流愈发便捷,但也伤害了现实生活中人际间的交往。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增多了,但率直率真减少了。
D. 没有一场胜利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不是经历风雨,恰如歌中所唱“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慢慢实现”。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①世俗音乐的自然和谐、宗教音乐的 以及音乐内容、表现形式和音乐理论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提高,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②上海图书馆的研究人员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来筹备此次活动,从共计10万张老照片中, ,精选千余帧,并有相关文字介绍以飨读者。
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势,对待工作既不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求做到 ,防患于未然。
A. 改头换面/披沙拣金/釜底抽薪
B. 弃旧图新/披沙拣金/曲突徙薪
C. 改头换面/抽丝剥笋/釜底抽薪
D. 弃旧图新/抽丝剥笋/曲突徙薪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①蒯通那支笔是很有力量的。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固然传达出来了;而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 ,千载如生。
②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我们写作时不能仅在前人名著中 ,看似博学,实则拾人牙慧。
③先生执鞭,释疑解惑,论史上下千年,叙事纵横万里;同窗攻读, ,求证旁搜远绍,问典穷幽极微。
A. 丝丝入扣/寻章摘句/焚膏继晷 B. 环环相扣/寻枝摘叶/宵衣旰食
C. 丝丝入扣/寻枝摘叶/焚膏继晷 D. 环环相扣/寻章摘句/宵衣旰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山间朝暮晦明变化之景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到,求学之时,虽条件艰苦,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而对富有的同学毫无艳羡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祖咏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注。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窺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注)《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晴好的天气,优美的园林景致,清明新起的烟火,都使刘郎中的这次宴会充满了愉悦的气氛。
B.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一句,含蓄地表达了对刘郎中继续以文名世、以德立身的期待。
C. 池水照窗让人不觉天色已晚,馨香的杯中之药充满春天的味道,诗人以此写出了宴会尽欢的情形。
D. “窥”字极富情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好奇之心,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宴会的场景氛围。
2.诗人为什么说“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叶李,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补京学生。会贾似道复入相,益骄肆自颛,创置公田关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伏阙上书,攻似道,其略曰:“三光舛错,宰执之愆。似道缪司台鼎,变乱纪纲,毒害生灵。”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
至元十四年,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行台江南,且求遗逸,以李姓名上。即授浙西道儒学提举。李闻命,欲遁去,而使者致丞相安童书,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李乃幡然,既至京师,召见披香殿。
时各道儒司,悉以旷官罢,李因奏曰:“臣钦睹先帝诏书,当创业时,军务繁夥,尚招致士类。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各道儒学提举及郡教授,实风化所系,不宜罢。请复立提举司,专提调学官,课诸生,讲明治道,而上其成才者于太学,以备录用。可其奏。
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逡巡退却。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彼既亲呢,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前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路之,无不胜矣。”帝以其谋谕将帅,师果奏捷。
时淮、浙饥馑,谷价腾踊,李奏免江淮租税之半,运湖广、江西粮十七万石至镇江,以赈饥民。世祖欲伐交趾,李曰:“军旅一兴,费縻巨万,今山路险幟,深入敌境,万一蹉跌,非所以威示远人也。”乃止。未几,卒,年五十一。李自奉甚俭。尝戒其子曰:“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节选自《元史·叶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B. 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C. 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D. 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宰执之愆 愆:拖延
B. 锻炼成狱,窜漳州 窜:流放
C. 课诸生,讲明治道 课:考核
D. 吾世业儒,甘贫约 约:贫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李忠于朝廷,不畏权贵。面对贾似道创立公田纸币坑害百姓,他直言上奏,大胆揭发对方败坏法纪、茶毒百姓之罪。
B. 叶李富于远见,重视人才。当时各道儒司因不称职而被撤销,他以前任君王的做法来说明人才的重要,建议复立提举司。
C. 叶李颇有谋略,深谙兵事。乃颜叛乱时,他密献计谋,使朝廷取得了胜利;因预见讨伐交趾会失败,他委婉地劝阻了世祖。
D. 叶李关心百姓,节俭自奉。淮浙歉收,他请求朝廷免除租税,并调粮赈济饥民;他生活俭朴,临终还告诫儿子清慎自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论将用兵,大性条陈利害,主不宜轻举之说,忤韩侂胄意。
(2)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