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无友不知己者。后世对此一般有三种理【解析】
其一,没有朋友比不上自己;其二,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其三,不跟和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往。这些理解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不同的人际交往现、人生价值观。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大家对这几种理解进行讨论。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阐述自已的观点及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医院为方便病人住院张贴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下面是某校组织学生到曲阜参加“儒家文化之旅:三日文化修学游”活动时,一位导游在孔庙所作的解说词,其中有五处不合解说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亲爱的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孔庙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高兴。③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尸骸的地方。④两千余年历代的重修扩建,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⑤孔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代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文化遗产名录)。⑥庙内苍松翠柏茂密,走在林荫路上,无法窥知庙宇全貌。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⑧瞻仰圣人的陵寝,感受浓浓的儒家文化!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尽心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三句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表现。
(2)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责任,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3)《论语·述而》中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教育学生时,要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②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贫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没写行时的歌舞盛宴与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但字里行间洋溢着激情。
B. 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环境,表现了李副使不畏艰苦的豪迈气概。
C. 颔联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岂能”暗示出他长期驰骋疆场,时常惹起乡愁。
D. 这首诗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其口语化的语言,具有亲切洒脱的效果。
2.诗的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事失宜正,过勿惮改。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修礼制,绥眉寿。三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奏闻,即弃官去。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及逢卒,爽制服三年,当世往往化以为俗。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后公车征为大将军何进从事中郎。进恐其不至,迎荐为侍中,及进败而诏命中绝。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因从迁都长安。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节选自《后汉书·荀爽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
B.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
C.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
D.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 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 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皇后、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给予褒扬的称号。
D. 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爽自幼勤奋,成果丰硕。他从小好学,受到太尉称赞,更加心无旁骛,专心研究经书;党禁解除后,专心从事写作十余年,终成一代大儒。
B. 荀爽积极建言,倡导孝道。他认为公百官应该改正父母去世时不回家居丧尽孝的错误;后来,父母丧期吊丧问疾等情况,也有所改进。
C. 荀爽体恤百姓,关心民生。他建议朝廷遣散过多的宮女,让她们结婚成家,认为这样做可以完善礼制,减省赋役,安定百姓,对国家大有裨益。
D. 荀爽是非分明,操劳国事。他虽受权臣董卓重用,却不与之同流合污,而是暗中与有识之土谋划对付董卓之事,可惜因病去世,没能实现愿望。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