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桃花常在诗歌中象征着美好生活,如果想送一幅书法作品给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下列诗歌...

桃花常在诗歌中象征着美好生活,如果想送一幅书法作品给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下列诗歌适宜作为书写内容的一项是

A.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B.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C.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诗歌适宜作为书写内容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诗句的正确使用。这道题考的是送一幅书法作品给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诗句中的桃花常在诗歌中象征着美好生活。分析诗句:A项,“桃花源里人家”,写出了美如桃源的幸福生活,适合题干要求。B项,“百叶双桃晚更红”中的“桃花”指美丽女子。不合适。C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句中用桃花潭水的深衬托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不合适。D项,“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虽写桃花的美,但由桃花引发春愁。情感不合适。后三项都不合适。故本题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红海行动》有着极高的上座率和极好的口碑,成为2018年春节档影片中的一匹黑马,凭借34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二高票房。

B. 西安交大创办少年班,目的是给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一个更好的因材施教的平台,为国家在高端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人的特色道路。

C.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英雄人物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坐标,谁又能否认我们现在就不需要发扬英雄的精神呢?

D. 湘江新区由于致力于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领区,新区内的各产业园都注重以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来创设良好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②国家为互联网金融正名,但互联网金融业还没到弹冠相庆的时候,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市场成熟了,竞争也会随之而来,面临的各种挑战还在后头。

③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在庭审过程中,这位犯罪嫌疑人故作镇静,面不改色,一口咬定自己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

④盛夏时节,位于张掖市扁堵口风景区的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田野变成一片金色的花海,大批游客如影随形,前来赏花拍照。

③而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贝抱持坚定地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投鼠忌器,看了佛面看僧面。

⑥这是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两次他都名落孙山,心理压力大,他没有別的选择,只能寄希望于这次高考的背水一战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仓皇北逃的结局。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黄明府晔赴岳州湘阴任

刘三复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

花县到时铜墨贵,叶舟行处水云和。

遥知布惠苏民后,应向祠堂吊汨罗。

(注)①铜墨:指铜印黑绶,借指县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诗题目简单明了,“明府”就是县令,朋友黃晔耍去岳州湘阴那里做县令,诗人在他送行。

B. 首联“拟占”表明黄晔很有才华,志向远大,曾想着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一展抱负。

C. 颔联“万里投荒”极言距离之远,黄晔本想着在边疆大展宏图,没想到要离开边疆,很是失意。

D. 尾联“苏民”是说黄晔赴任之地,那里的百姓有觉悟、好治理,他会省去不少精力与麻烦。

E. 本诗化用“鲤鱼跃龙门”和“祭祀屈原”这样的典故,使语言简洁含蓄,意蕴丰富,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十六年四月,我大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国维连复富阳、于潜等地,树木城缘江要害,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郑遵谦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六月国维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B. 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C. 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D. 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启、崇祯都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

B. 擢、罢、改、迁都是古代任免官员的手段,其中“擢”指提升,“迁”指平级调动,职务不升也不降。

C. 漕运,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地方的运输方式。

D. 檄,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的文书,是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国维不畏强权、心系国事。在刑科给事中任上,弹劾魏忠贤的同党,还陈奏了五件关乎国家的政事,虽然没有被皇上全部采用,但其忠诚为国之心可鉴。

B. 张国维忧患国事、善于用兵文言文阅读答案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文言文阅读答案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流贼侵犯桐城,官兵覆没,国维一夜之间须发变白;流贼围攻多地,国维调度有方,最终保全诸城。

C. 张国维治灾有功、心系灾民。下辖之地有灾情,他为民请命,还筑城、建塘、修堤、浚渠,因这些举措,山东闹饥荒时,救活了不计其数的灾民。

D. 张国维全力抗清、宁死不降。他联合多位将领,打算与清军打持久战,顺治三年,诸军溃败,张国维看局势难支,就作词赴水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

(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