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遗产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值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遗产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值得我们思考。尤其是对那些来自民间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它照看传统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川有位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但传承人熟练地运用圆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艺术的精妙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把蟠龙的形制,以及须发、五官、鳞甲等细节逼真地呈现出来,传承人不惜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雕琢它。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让现代人学习。比如福建建阳,为什么在宋代会成为中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当初这里是穷乡僻壤,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看,当地木材匮乏,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并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化,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把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更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脉延续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陆绍阳《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2017年11月6日《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非遗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品只属于农耕时代,已经远离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B. 非遗传承人毕生专注祖传工艺,积累丰富经验,练就过硬本领,完美演绎工匠精神。

C. 雕版印刷业一度辉煌,如今却早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D. 任何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开宗明义,就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表明了态度,为下文的阐述定下一个基调。

B. 文章论述层层推进,论及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缘由及如何传承等问题。

C. 文章以竹簧艺术和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说明要传承非遗中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D. 文章论证严谨,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及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来论述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匠人能恪守初心,延续工匠精神,使非遗技艺与时俱进,非遗就可更好地传承。

B. 如果非遗从生产生活中退出,其“形”与“魂”都将随着社会转型而沉入历史深处。

C. 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就要因地制宜,不断求新求变,使之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D. 文章指出,要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即其中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1.B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他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C项,无中生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错误,原文说的是“以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他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D项,张冠李戴,“文化遗产”不等同于“任何文化”,只有那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才值得我们传承。原文说的是“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全文无对比论证。故选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以偏概全,据文意可知,非遗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这首诗“孤独了300年”之后,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此诗也让无数网友感动。“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最伟大。”“苔花有幸,被袁枚发现而以诗相咏;袁枚有幸,沉寂了三百年的苔花和诗心被CCTV唤醒而家喻户晓。”

对于以上观点,你如何看?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参照①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材料一 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 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很多人,要么自卑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事事都做不好,①____,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真不知这自卑和自负从何而来。孔子说过,君子要态度祥和不骄傲,②____。这小人说的就是自负的人吧。③____,都是因为不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不能以大自傲,也不能以小自卑,这是儒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做人准则。

 

查看答案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下面有关我国著名诗人的对联,与括号内人名不对应的一副是

A. 上联: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下联: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辛弃疾)

B. 上联: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       下联: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杜甫)

C. 上联: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下联: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苏轼)

D. 上联:千般无奈思故国                 下联:万缕愁绪名悔心(李煜)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吴京执导的电影《战狼2》毫无悬念地超过了周星驰执导的电影《美人鱼》,成功问鼎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冠军。

B. 从深圳的做法看,取消医生编制之后,政府按照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等给予补贴,医生得到合理的报酬,待遇不会降低。

C. 共享单车面临着停车难、停车乱,如果没有合理的疏导,很可能“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变成了“阻挡最后五十米交通”。

D.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