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下面有关我国著名诗人的对联,与括号内人名不对应的一副是
A. 上联: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下联: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辛弃疾)
B. 上联: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 下联: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杜甫)
C. 上联: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下联: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苏轼)
D. 上联:千般无奈思故国 下联:万缕愁绪名悔心(李煜)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吴京执导的电影《战狼2》毫无悬念地超过了周星驰执导的电影《美人鱼》,成功问鼎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冠军。
B. 从深圳的做法看,取消医生编制之后,政府按照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等给予补贴,医生得到合理的报酬,待遇不会降低。
C. 共享单车面临着停车难、停车乱,如果没有合理的疏导,很可能“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变成了“阻挡最后五十米交通”。
D.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星火志愿服务协会举行新年登山活动,志愿者不畏严寒,一路欢歌笑语,体验着登高徒步之乐,消除了登高自卑之感。
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垂柳依依、众芳摇曳、碧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环境,让人们生活在柳暗花明的幽静中。
③最美乡村教师蒋国珍用平凡的生活点亮希望,他没有高颜值,也没有高薪资,但是他的教育大情怀,令人荡气回肠。
④不管理由多么冠冕堂皇,破坏文物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而从另一方面保护文物卓有成效的人,也必须获得公允评价和公平对待。
⑤他们兄弟俩,一个守在家中发展,一个外出打工谋生,都是脚踏实地寻求自己的幸福,应该说都是各得其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⑥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反,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A. ①②⑥ B. ①③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是写赤壁之战,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来形容曹操军势之盛,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周瑜的儒将风流。
(2)《荀子·劝学》中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这个道理也有所阐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觉衰
宋·杨万里①
病着初无恼,安来始觉衰。
人谁长健底②?老有顿来时。
山意凄寒日,秋光染瘦诗。
小松能许③劣,学我弄吟髭④。
注释:①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此诗作于淳熙六年,作者五十二岁。②底:同“的”。③能许:如此,这样。④髭:胡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自己病中与病后的不同心态,病中的无烦恼更突出了病后的感觉到衰老。
突然。
B. 颔联自问自答,抒发深深的人生感慨,谁又能永保健康呢,可衰老的到来竟是如此突然。
C. 第五句,一个“凄”字,精炼传神地写出群山在寒冷的日色中显出凄凉的意味。
D. 第六句,秋高气爽,引发了作者浓浓的诗兴,于是不顾自己初愈的瘦弱身体,吟起诗来。
E. 尾联用语奇特,将小松拟人化,并以松自比,表现了自己的高洁情操。
2.诗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庆之少有志力。孙恩之乱也,遣人寇武康,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永初二年,除殿中员外将军。檀道济白太祖①,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稍得引接,出入禁省。元嘉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及北讨,玄谟围滑台,庆之与萧斌留碻磝。玄谟攻滑台,积旬不拔。虏主拓跛焘率大众南向,斌遣庆之率五千人救玄谟。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萧斌以前驱败绩,欲死国碻磝。庆之曰:“夫深入寇境,规求所欲,退败如此,何可久住。”会诏使至,不许退,诸将并谓宜留,斌复问计于庆之。庆之曰:“阃外②之事,将所得专,诏从远来,事势已异。节下③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空议何施。”太祖后谓之曰:“河上处分,皆合事宜,惟恨不弃碻磝耳。卿在左右久,偏④解我意,正复违诏济事,亦无嫌也。”世祖践阼,以庆之为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前废帝即位,狂悖无道,凶暴日甚,庆之犹尽言谏争,帝意稍不说。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共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庆之果往,不得度而还。帝乃遣庆之从子攸之赍药赐庆之死,时年八十。太宗即位,谥曰襄公。
(节选自《宋书·沈庆之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此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②阃外: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③节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④偏:特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B. 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C. 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D. 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小军轻往/必无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B. 吏部,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C. 践阼,指皇帝登临皇位,这个意思还可用践极、登基、禅位、即位、嗣位等词来表示。
D. 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庆之少时胸怀大志。孙恩作乱时,他随同乡族人抗击贼寇,灾荒兵乱之后,亲自在田间耕种,靠辛勤劳苦来养活自己。
B. 沈庆之知晓军事。在太祖将要北伐时,他极力劝阻。后来北伐失利,他认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劝萧斌放弃碻磝。
C. 沈庆之深受太祖器重。他长期在太祖身边,很了解太祖的心意,但因违背诏令行事,放弃碻磝,也曾受到太祖的批评。
D. 沈庆之直言敢谏。废帝凶残暴虐,庆之仍然竭力进谏,渐渐招致废帝的不满,后来废帝派人送毒药将他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2)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共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