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成以下题目。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

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成以下题目。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派开南宋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烟尘誓扫还金阙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副对联写的是哪位南宋诗人?________

 

上联: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下联: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陆游 【解析】 试题分析:对联的要求实际上是运用对偶的修辞格: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段关于潮汐车道的文字,提取出三个关键词语,且必须是四字短语。

道路交通存在一种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则相反。在此背景下诞生了潮汐车道解决方案,即在交通导流改造中采取可变车道的方式进行交通组织: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则相反。但通常情况下交通道路标志是固定的,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实现车道可变呢?交警可根据现场交通情况,通过手持遥控器,控制可变分向行驶车道标志随时调整车道行驶方向;也可以提前在程序中输入固定标志转换的时间,由它自动变换;控制中心还可以通过仪器监控路口路况。适时使用远程控制手段对标志牌进行控制;也可以将隔离带变为通过遥控器控制的可移动隔离带……国内最早实施这一缓解交通拥堵手段的城市是乌鲁木齐,此后石家庄、杭州也相继开通潮汐车道。而交通拥堵状况最严重的北京,也在今年912日开通了首条潮汐车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笛声

胡念邦

①有—种笛声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是中国的竹笛,又短又细的那种,不是舞台上的表演,是三十多年以前,在深秋和初冬的夜晚,在冷清的门洞里,一个少年面对着寂寥的夜空,面对着荒凉的街道在吹奏。

②这是一条贫民聚居的老街,在这条街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源自贫穷。

③我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度过了我的少年、度过了我的青年。在这里我尝受过饥饿、尝受过寒冷、还尝受过被剥夺被遗弃的那种伤痛,同时我还享用过另外一种东西。也许可以说,我所享用的是生活里温馨的那—部分,可这样说显然远远不够。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种东西我很难说清楚,我只有在老街才能享用到它。

④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简陋的晚饭开始的。在这条街上,每家每户的食谱几乎都是一样的。每一棵白菜、每一块豆腐、每一滴花生油、每一两玉米面,都是定量供给。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重视对饭莱的品尝。我们总是郑重其事地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做来吃这顿清汤寡水的晚饭。常常饭还没有吃完,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拉亮十五瓦的电灯,挂上厚厚的缀着补丁的棉窗帘,这样家与外部世界似乎就完全隔离开了。不用出门,我也会想象出屋外的荒寒。阒无一人的街道、孤零零的路灯、幽暗的街角一只猫倏忽而过,所有的门窗在沉睡。深夜在八点钟就已经来临了。

⑤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笛声。这笛声不做任何试探,只第一声就穿透了冷冻的空气,紧接着一连串响亮、短促、跳跃着的音符组合成欢快的旋律,沿着斑驳的墙壁盘旋而上,响彻了老街空旷而灰白的天空。这是那首著名的民乐曲《喜洋洋》。随着欢快的乐曲,一种崭新的洋溢着喜悦气氛的生活骤然间自天而降。老街一下子被这种生活照得明亮通透,仿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喧闹声,有许多人正欢笑着涌向街头。这笛声在房屋与街面之间、在台阶与墙角之间、在树与树之间自由婉转地回响。这笛声把老街带入了一个神奇之境。乐曲起始的快板像是轻捷的风,在沉寂的院落吹动、在衰败的门洞吹动,吹拂着老槐树干枯的枝条。随后乐曲转入慢板,像是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破旧的门窗、抚摸着暗淡的灯光、抚摸着老街夜晚的落寞与荒凉。

⑥这是住在和兴里大杂院里的三胜吹的,三胜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吹笛子。我不记得他在别的时候吹过笛子,在春天、在夏天、在清晨、在整个白天,我都没有听他吹过笛子,他只在深秋的夜晚和初冬的夜晚吹。在这种季节,几乎每一个晚上,这个矮个子少年准时走出他那不足十平方米的拥挤不堪的家,走下陡峭阴暗的楼梯,站在和兴里冷清的门洞口吹笛子。他从来没有吹过别的曲子,他只吹《喜洋洋》。他每天晚上反复吹奏的只是这支曲子。我至今不知道,三胜为什么只在这样的晚上吹笛子,他为什么只吹这一支曲子。住在这条街的人们都喜欢这笛声。邻居们当着三胜的面对他的吹奏夸赞不已。如果有一个晚上听不到他的笛声,就会有人去问他。

⑦三胜用他灵巧的嘴唇和双手,用—根小小的竹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欢乐情绪,契合了老街某种深在的生活感情。这笛声传达出了无望之中的盼望、破灭之后的梦想。也许没有谁会意识到这一点,然而欢乐的生活情绪无疑是老街人们每时每刻的所想所求,哪怕只是一晚上、只是一小时,哪怕只是来自一首乐曲的些许抚慰,也足以让他们品味生活的美好。老街的邻居们,请原谅我说起这一切。 ⑧每天晚上我都等待这笛声,倾听这笛声,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娱乐、没有书读的日子太枯干。我从这笛声中还听到了另外—种声音,尤其是当笛声停止、无边无际的空旷重又在老街降临时,这种声音就在我心里嘹亮起来。我始终说不清楚这是—种什么声音。

⑨听着悠扬的笛声,母亲在默默做着手工活,缝制出口的高级羊皮手套。昏黄的灯光把她瘦弱的身影映照在窗帘上。她的手指已经变形,她终日操劳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老街的窗户上映照出多少母亲劳碌的身影,可我知道这条街上所有的母亲都和我的母亲—样,一直在坚韧地生活着。

⑩寂寞的夜晚,苍凉的街道,我的老街正如诗句里所说的那样是“天空的一道伤口”。三胜——这个在贫穷中长大的孩子面对着这道伤口在吹笛子。

今天,老街的邻居们都住进了高层商品楼,三胜也不知到哪里去了。但老街的笛声并没有离弃我,如今听到这沿着岁月的街道传采的笛声,我明白了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是什么。当我走过一条条灯火辉煌、高楼林立陌生的宽阔大街,满怀疲惫地走进家门,在我把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我就又回到了老街,听到了那消逝已久的遥远的笛声。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从对笛声的“遗忘”写起,笔端满蓄愧疚、追悔与遗憾的情绪。

B. 饭菜简陋,人们却尤为“郑重其事”,老街居民的生活态度甚是可贵。

C. 贫穷、矮小的三胜面对老街的伤口吹奏欢乐的乐曲,他是勇敢无畏的。

D. “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笛声响起,老街的温暖是作者心灵的安抚。

E. 本文的语言真切细腻,隽永如诗,若流淌的溪水,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笛声的?请具体分析。

3.作者为什么写笛声中劳作的母亲?

4.结合全文,说说“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的部分

1_____,砯崖砖石万壑雷。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

4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5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

7)人生如梦,_____

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

9)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

10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①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②,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禊”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驱除不祥, 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时。

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1.词的上片“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两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2)帝识不类,怒其欺,诏京兆论死。

(3)柳云“陛下遽杀之则已”,无乃启人主径杀人之端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