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甚明也。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④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

B. 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迷惑

D. 师道之不可知矣                    复:恢复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耻学于师    B. 不拘于时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D. 学于余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之不传也久矣    ②吾师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故世人称他为“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 第①段主要是正面阐述,作者从年龄大小、闻道先后、地位贵贱等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C. 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第④段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C 2.B 3.C 4.D 5.(1)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遗漏(遗弃)了,我没看出来这种人的明智(我看不出这种人明白事理啊)。(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势盛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阿谀、奉承)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的意义。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C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中的“惑”根据语境推断应该是“糊涂”是意思。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A、C、D项,都是介词“于”引出的状语后置句,B项是被动句,“于”:被。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①句中“道”是“风尚”的意思;②句中“道”是“道理”的意思。③句中“所以”意为“……的原因”;④句中“所以”意为“用来……的”。所以选C项。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可以把每一项代入原文进行比对,比对语境、关键词语的翻译、时间、地点、人名对象、范围等,然后可以判断正误。D项,是为了阐述了师道、师生关系,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关键词:“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遗”:遗漏(遗弃);“明”:明智。(2)句中关键词:“卑”:地位低;“盛”:势盛位高;“羞”:觉得羞耻;“谀”:阿谀、奉承。翻译时补出省略的意思:“以地位低的人”,“以官职高(势盛位高)的人为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段时间,网络上掀起了晒18岁照片的热潮。已经远离18岁的人们纷纷在网络上晒出自己18岁时的照片,18岁已成为他们遥远的回忆。

18岁成为令人怀念的时间节点,不仅仅因为它是法定意义上的成年标志,更重要的是,它把少年和青年等其他人生阶段区分开来。告别18岁,也就告别了少年时代。

作为18岁左右的你们,有什么所感所想要对他们说?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图。请从两者区别的角度,简要描述传统消费链路和消费者导向消费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推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 ______。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B.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C.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波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该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该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该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 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本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原因,是先帝不因为他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车驾,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作者多次寄情于月,以月传情:“______________”衬托了送别时的感伤之情;“______________”侧面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表达了赞美之情“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

(3)《赤壁赋》中作者写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举酒劝客时所行的快意乐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