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段时间,网络上掀起了晒18岁照片的热潮。已经远离18岁的人们纷纷在网络上晒出自己18岁时的照片,18岁已成为他们遥远的回忆。
18岁成为令人怀念的时间节点,不仅仅因为它是法定意义上的成年标志,更重要的是,它把少年和青年等其他人生阶段区分开来。告别18岁,也就告别了少年时代。
作为18岁左右的你们,有什么所感所想要对他们说?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甲、乙两图。请从两者区别的角度,简要描述传统消费链路和消费者导向消费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下面是一则推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 ______。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B.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C.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波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该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该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该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 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本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原因,是先帝不因为他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车驾,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作者多次寄情于月,以月传情:“______________”衬托了送别时的感伤之情;“______________”侧面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表达了赞美之情“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
(3)《赤壁赋》中作者写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举酒劝客时所行的快意乐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杏花①
王安石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②。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③,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变法失败,被贬江宁之后。②“空旷”“清炯”都借代水面。③景阳妃:指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孔贵嫔。隋军攻破合城,陈后主与张、孔二人藏身于景阳宫井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石梁横架河上,茅屋临近水边的诗意画面,实际上是写杏花的生存环境。
B. 颔联的意思是,岸上杏花娇艳美丽,但与水中杏花之倒影相比,并没有更加美丽。
C. 杏花倒映于水中,仿佛景阳妃藏在宫井那样笑意嫣然。以美女比喻花,形象生动。
D. 诗歌通过杏花形象的正面描绘,并以景阳妃的笑为喻,细腻地写出了杏花之美。
2.“残妆坏难整”的原因是什么?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