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段时间,网络上掀起了晒18岁照片的热潮。已经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段时间,网络上掀起了晒18岁照片的热潮。已经远离18岁的人们纷纷在网络上晒出自己18岁时的照片,18岁已成为他们遥远的回忆。

18岁成为令人怀念的时间节点,不仅仅因为它是法定意义上的成年标志,更重要的是,它把少年和青年等其他人生阶段区分开来。告别18岁,也就告别了少年时代。

作为18岁左右的你们,有什么所感所想要对他们说?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十八岁的感悟 继承者们已经结局了。叹和恩尚的结局定格在了永远的18岁,那个敢爱敢恨,意气风发,你追我打,爱恨参半的年纪。她们也永远的刻在了我的心上。她们所感受到的我们也许在未来,都会遇到,见识到,可是,我们会不会微微一笑? 18岁的我们,有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我们会起早贪黑,我们会抱怨这一朝一夕乏味无趣反反复复的生活与日子。我们会厌倦坐在凳子上,一口一口喝着咖啡,点着台灯,做着数不完的作业。我们会在偶尔某个睡不着的夜晚,注意到已入梦的父母鬓角的白发。我们会珍惜,每一天在校园里和一群家伙们吵吵闹闹的生活,也许有了他们,生活才觉得有些起色。我们会在上学路上,校园路上,包括人生路上,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我们抱着旁观者的心态想要去度过每一天,但是这个故事里没有旁观者,只有你自己。要么只争朝夕,要么倒数第一。我们会在某天的清晨背着沉重的书包,带着大大的黑眼圈去学校,偶然间发现自己的脸上竟然又多长了几个惹人厌的青春痘,然后一笑而过,因为没有必要去理会它们,它们正是18岁的一个个象征。 18岁的我们,也会在某个梦里,梦到某个曼妙或是帅气的背影,情窦初开的年纪,但是难道要用倒数第一和满脸的青春痘来惹身边的一阵阵嘲笑吗?也许,我们注定牵不到你起初最怀念的那个人的手,也许,我们会在某个相应的时间,会想起曾经的我或你,其实,一切早已过去。而且那时,我也只能看到你的背影。 18岁的我们,有着最铁的哥们和最好的闺蜜,也许彼此会有小吵小闹,也许彼此会在某个地点,像一个不认识的过客,彼此擦肩而过,直到后来我们才明白,有些人,其实从未来过,就像有些人,其实从未走过。 我只希望当我18岁时,我能牵着一大群人的手,不论男女,一起去看远处最美的风景。虽然我知道18岁的我们前路坎坷,虽然我知道18岁的我们有勇无谋,虽然我知道18岁的我们骄傲自满,可是,毕竟我们18岁。我们只有一个18岁,再不疯狂难道要等来后来的抓狂吗。好好珍惜时光,你挽留不住她,可是你能挽留你自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题所给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现象,即网络掀起晒18岁照片的热潮,第二部分分析18岁成为令人怀念的时间节点的原因,“它是法定意义上的成年标志”“把少年和青年等其他人生阶段区分开来。告别18岁,也就告别了少年时代”。“作为18岁左右的你们,有什么所感所想要对他们说”,从这一要求来看,考生可以谈作为18岁自己的认知,如18岁成长的烦恼,从此不能再那么任性,要对自己所作所为负全责;考生也可以站在劝慰已经远离了18岁的人们这个角度来写:18岁虽然已经远离,但更重要的是心态;如果心态年轻,当别人都已老去,你却依旧18岁。在如今这个火热的新时代,要永葆工作热情,融入新时代,这样才会永远18岁。如果一味地大谈特谈18岁的美好,则有自说自话、偏离题意之嫌。从语体要求上看,题目要求“作为18岁左右的你们,有什么所感所想要对他们说?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那么,语言表达要亲切、得体,符合自己“18岁左右”和他们“远离18岁”的身份特点。 参考如下: 告别18岁,人生之路新的开始 18岁,与责任相遇 永葆18岁的心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图。请从两者区别的角度,简要描述传统消费链路和消费者导向消费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推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 ______。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B.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C.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波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该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该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该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 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本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原因,是先帝不因为他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车驾,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作者多次寄情于月,以月传情:“______________”衬托了送别时的感伤之情;“______________”侧面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表达了赞美之情“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

(3)《赤壁赋》中作者写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举酒劝客时所行的快意乐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杏花

王安石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变法失败,被贬江宁之后。②“空旷”“清炯”都借代水面。③景阳妃:指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孔贵嫔。隋军攻破合城,陈后主与张、孔二人藏身于景阳宫井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石梁横架河上,茅屋临近水边的诗意画面,实际上是写杏花的生存环境。

B. 颔联的意思是,岸上杏花娇艳美丽,但与水中杏花之倒影相比,并没有更加美丽。

C. 杏花倒映于水中,仿佛景阳妃藏在宫井那样笑意嫣然。以美女比喻花,形象生动。

D. 诗歌通过杏花形象的正面描绘,并以景阳妃的笑为喻,细腻地写出了杏花之美。

2.“残妆坏难整”的原因是什么?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