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视人生为自然之一部分的中国诗人看来,人生与自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视人生为自然之一部分的中国诗人看来,人生与自然服从同样的变化规律。“自然和人处于同一规律之下……这是中国哲学所包含的一个方面。”从自然的变化,可以推测人生的变化;从人生的变化,亦可以推测自然的变化。因此,在中国诗歌中,描写人生变化的诗歌,常常伴随着自然变化的描写;而通过自然变化的描写,更加深了对于人生变化的必然性的感悟。

自然的变化常常被与生命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比如古诗《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诗人看到了自然的变化,便联想到了生命的同样过程。在这里,自然的变化是诱发诗人察知生命的变化的契机;同时,生命的变化也因与自然的变化同步而更显出其不可逆转性,相似的表现还可以看到很多,比如古诗《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东城高且长》:“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李白的《古风》其二十三:“秋露白如玉,团圆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认为生命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是同步的,它们都同样处于“变化”的规律的控制之下。

不仅生命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具有同一性,而且一般人事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亦具有类似的同一性。比如古诗《明月皎夜光》先描写了自然的变化:“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然后又描写了人事的变化:“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在其他国家的诗人看来,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变化之间的这种衔接似乎有些突兀,但在中国诗人看来,其间的过渡却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因为既然自然会有变化,则人事也会有变化,二者原来便是同一的。

不仅在变化方面人生与自然具有同一性,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刘若愚认为:“自然作为人生同类物的观念在最早的中国诗集一一《诗经》中已显然可见。”他并举《关雎》为例,认为“鸟的求偶之声与君子希望娶一位姑娘这两者都作为整个自然现象中的一部分而出现,尽管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在以后的几节中,黄河继续为这场人生的戏剧提供了一个背景”。他又认为,在《七月》中,“自然的节奏清楚地表现为与人生的节奏相平行”。中国诗人以其敏锐的直觉, 洞察了人生与自然的同一性。直到现在,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生与自然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他们常常在自然的现象中,寻找人生的现象的说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变化的描写加深了诗人对于人生变化的必然性的感悟。

B. 古诗《明月皎夜光》“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揭示了人事变化与自然变化的同一性。

C. 自然的变化是诱发诗人察知生命的变化的契机,从而使诗人于诗作中感悟人世的变迁。

D. 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变化等具有同一规律性,所以诗人往往于描写自然中感慨人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在论证人生和自然具有同性时,是从变化的和其他的两个角度来进行论证的。

B. 在从变化的角度论证人生与自然的关系时,是从生命的变化和一般人事的变化来论证的。

C. 引古诗《明月皎夜光》中的诗句是为证明诗中自然与人事的衔接在中国诗人看来顺理成章。

D. 文中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手法,观点论证过程充分而具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外诗人对诗歌中自然与人事的关联衔接看法不同,这和中外哲学观不同有关系。

B. 李白《古风》由“秋路白”想到“悲岁促”,因为诗人察觉生命变化与自然变化同步。

C. 理解了人生与自然的同性规律,就能够充分领会《关雎》这类传统诗歌的内涵。

D. 写人生的中国诗歌,常作随对自然的描写,这得益于诗人对自然、人生的认识和联想。

 

1. D 2. C 3. C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原文是“在中国诗歌中,描写人生变化的诗歌,常常伴随着自然变化的描写;而通过自然变化的描写,更加深了对于人生变化的必然性的感悟”,此项表述范围扩大,应是“描写人生变化的诗歌”加深了对于人生变化的必然性的感悟,而伴随着自然变化的描写加深了这种程度;B项,原文“比如古诗《明月皎夜光》先描写了自然的变化”,可见这只揭示了自然变化;C项,从第二段看,此选项强加因果。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敕造宁国府”的“敕”本是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的用语,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 “举孝廉不行”的“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

C. “百越之地”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桂、浙、闽、粤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

D. “游于三辅”的“三辅”是指汉武帝至东汉末年长安京畿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

C. 子卿尚复谁为乎  (《苏武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D. 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食埃土  (《劝学》)           相如广成传舍  (《康颇蔺相如列传》)

B. 学而大遗  (《师说》)         秦孝公据崤函之  (《过秦论》)

C.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左右欲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D. 大将军邓骘其才(《张衡传》)   七十者帛食肉 (《寡人之于国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通知:本校定于2月18日下午三点于校礼堂举行“成人仪式”典礼,请各位家长务必准时参加。

B. 致谢:今天是犬子新婚大喜的日子,您能拨冗光临,我们不胜荣幸,在此我代表全家人对您深表感谢。

C. 请柬:新居落成,搬迁已毕,为答谢您的鼎力相助,明天中午特于府上略备薄酒,敬请届时光临。

D. 书信:毕业以来,学生垂念老师恩情,甚是思念老师,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恭祝恩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崔永元怒怼范冰冰一事持续发酵, 不但娱乐圈偷税漏税内幕浮出水面,而且很多个人恩怨引人注目,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B. 雄安新区组织召开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调度会,提出“五一”之前重点抓好积存垃圾集中清理,下大力气开展积存垃圾清理工作。

C. 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D.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独立赢得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