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在阅读中,我们若发现纰漏和谬说,大可不...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在阅读中,我们若发现纰漏和谬说,大可不必当即斧正,以彰显自己的真知灼见。

B. 自学成才的镇人民卫生院王大夫的抽拙作一经发表, 就在国内医学界产生了巨大轰动。

C. 小王的专业是珠宝设计,在原来的单位无法发挥所长,只好辞职另谋高就了。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A项,“斧正”是敬词,用于请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此处用于自己修改别人的文章,不得体。B项,“拙作”是谦辞,只能用来指自己的文章。此处用于别人的作品,不得体。C项,“高就”,意思是放弃原来的工作,去担任地位较高的工作,现常用于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是一种敬词。使用得体。D项,“内人”用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故此题答案应为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中办2022年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B. “一带一路”为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带来了重大机遇,但科技术企业也存在着资金实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C. 创建文明城市要注重城市建设,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不仅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还要凭借城市建筑提升城市品位。

D. 2016年4月12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在其注册的微博账号上,发出了第一条中英双语长微博,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粉丝数就突破了30万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项是(   )

①从当初沸反盈天的上市融资潮,到如今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所有匪夷所思的现象都起源于一个虚假而又简单的数据。

②面对奄奄一息的国势, 难道我们不需要众多仁人志十大声疾呼并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吗?

③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中,贾母是老祖宗,所有的人在她面前都得敛声屏气,但王熙风例外,可见王熙凤身份本领不凡。

④在这篇写景的文章中,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初上、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还有那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⑤平庸之人,只是眷念近处的风景,贪恋凡俗的奢华,最终忘了赶路,舒适并安逸着,且自鸣得意,终无所成。

⑥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化。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山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抒写了作者对人们忘却战败历史的担忧之情。

(2)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自诉身世激起作者的情感共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间,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①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词的第一句点明季节是春天。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阳光还比较微弱,但风已经变得柔和,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

B. 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昼寝醒后的感受。“觉微寒”,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营造了一种凄清幽冷的意境。

C. “故乡何处是”一句不仅是说故乡遥远难归,而且还包含“望乡”的动作,作者白天黑夜不知多少次引领北望,遥望故乡。

D. “忘了除非醉”承上句而来,由于故乡难归,长年累月没有尽头,作者想用酒醉来忘却,写出了作者麻木而绝望的心理。

E. 熏香早已经燃尽,香气也早已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的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没醒,可见醉得深沉。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冯子材,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九年,出镇南关①。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蕲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闻谅山②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③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备险奥,乃令筑长墙,率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犄角。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群议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悉返侵地。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有删改)

(乙)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B. 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C. 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对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D. 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字”,古人有名有字,名是婴儿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B. “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的年号则称为建元。

C. “设九宾礼于廷”,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礼遇有功之臣最隆重的礼节。

D. “汤镬”,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放在大鼎或大镬里,用滚水烹煮,将人活活烫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冯子材初从向荣,官至提督,一生功勋卓著。他讨粤寇,守镇江,出镇南关,凯旋而归,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收复了全部失地。

B. 冯子材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忠心爱国。他善于排兵布阵,先发制敌,力排众议,亲自率兵出战,与敌人殊死搏斗,誓要把敌人挡在镇南关外,

C. 蔺相如足智多谋,勇敢坚强,不畏强敌,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并表示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 蔺相如考虑周全,决策得当,有远见。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没九宾之礼,赢行了时间,自己便趁机秘密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