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1)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 的活的史书。
(2)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命轨迹的展现也很难做到 。
(3)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马云拜访王林的一张照片,使王林重回公众视野,那么,会不会有欣京报的记者去采访,以及引发接下来令人 的问题呢?
A. 触手可及水到渠成眼花缭乱 B. 唾手可得水到渠成眼花缭乱
C. 触手可及一以贯之目不暇接 D. 唾手可得一以贯之目不暇接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 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的点睛之笔。
A. 用心别树一帜浑成 B. 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 匠心别有洞天浑成 D. 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我国快递事业的发展速度来看,完善制度标准,细化相关规定已是刻不容缓。遏制快递垃圾污染当尽早规划,长远打算,以防养痈遗患。
②在动如参商又静如棋局的星空里,科学家们看到人类的未来,政治家看到月球新开垦的殖民地,科幻小说家看到地球人与火星人不可思议的星际大战。
③这几位宇航员春秋鼎盛,他们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驾驶和操作航天器,探索宇宙奥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在新零售的大潮下,各路电商大举向线下拓展,新零售场景营销可谓无所不至,随时随地可实现购买。
⑤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经过专家对颜料的化学分析和对画布进行X光扫描,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⑥真正的长者并不是好为人师,他们常通过一言一行来濡化后学者;而当人们在各种诱惑下迷失了方向时,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的人方可抗颜为师。
A. ②④⑤ B. ①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5)《锦瑟》中运用起兴手法,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 ______。
(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①,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②!
注释:①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饮如长鲸吸百川”的诗句。②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化用北宋词人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中“易醉扶头酒”的词句。
1.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B. 上阙中词人用“冰雪” 、“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剑气”寄寓着壮志。
C. 下阙“浮”、“回”、“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
D. 结尾写挽留友人醉在今宵,借酒排遣对朝廷收复中原的决策遥遥无期的愤懑。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本词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简要赏析两词家的不同词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震犹,桐城人,移家寿州。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由沙具知县入为御史。熹宗嗣位, 逆珰魏忠贤内结客氏。震孺陈《拔本塞洚论》,疏入,直声震朝廷。其春巡视南城。中官张晔、刘朝被讼,忠贤为请,震孺不从,卒上闻,忠贤益恚怨。
辽阳既破,震孩一日十三疏,请增巡抚,通海运,调边兵,易司马。日五鼓挝公卿门,筹画病哭,而自请犒师。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因上言:"我以退为守,则守不足;我以进为守,则守有余。专倚三岔
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入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震孺按辽,居不庐、食不火者七月。议者欲弃三岔河,退守广宁,震孺请驻兵镇武。军法不严,震孺请敕宁前监军,专斩逃军逃将。
明年正月,任满,候代前屯,而大清兵已再波三岔河。列城闻之皆走,惟逃前屯无动。当是时,西平参将祖大寿拥残兵驻党华岛上。于是震孺召水师帅张国卿相与谋曰:“今车师四处搜粮,闻祖将军在岛上有米豆二十余万,兵十余万,人民数万,战舰、器仗、马牛无数,东师即媾得岛兵,得岛兵以攻榆关,岂有幸哉?”于是震孺、国卿航海见大寿,慷慨语曰:“将军归,相保以富贵;不归,逃请以颈血溅将军。”大寿泣,逃亦泣,遂相携以归,获军民幅重无算。
明年,忠贤兴大狱,募劾方御史者,郭兴治再论震孺河西赃私。逮问掠治,坐赃六千有奇,拟绞,系狱。有逻卒时时佐震孺饮啖,问之,则曰:“小人有妻,闻公精忠,手治以献者也。”
明年,庄烈帝嗣位,得释还。八年春,流贼犯寿州,州长吏适迁秩去,震孺倡士民固守,贼自是不敢逼寿州。巡抚史可法上其功,用为广西参议。寻擢右‘会’都御史,巡抚广西。京师陷,福王立南京,即日拜疏勒王。马士英、阮大铖惮之,赦还镇。震孺竞郁郁忧愤而卒。
(《明史•方震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辽东/监纪军事
B. 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C. 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D. 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秦以前本为史官,负责掌管图籍,记录国家大事;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明朝。
B. 珰和中官都指宦官。宦官是对在皇宫里为皇帝及其至亲服务的官员的总称。东汉以前,充当宦官的并不都是阉割之人悉用阉人”是在东汉之后。
C. 迁秩,旧指官员晋级。秩的主要含义有三,—是指官吏的俸禄;二是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三是十年为一秩。
D. 勤王,本指为君王尽力做事,后多指当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来救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方震孺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他巡视南城的时候,宦官张晔、刘朝被人告了,魏忠贤替他们说情,方震孺不听,最终报告了皇帝,由此得罪了魏忠贤。
B. 方震孺关心国事,勇于担当。辽阳失陷后,他一天上了十三道奏疏,并且多次到公卿门前击鼓,一边筹划一边痛哭,最终朝廷派国库银给他去犒部队。
C. 方震孺治军严明,鞠躬尽瘁。他巡按辽东时,有七个月没有住在房屋里,没有吃热熟食;当时军法不严,他下令给宁前监军,专门斩杀逃兵逃将。
D. 方震孺精忠为国,受人敬仰。他受诬人狱后,有一个巡逻的士卒常常帮助方震孺的饮食。这名士卒的妻子,感动于方震孺精忠为国,就亲手做饭让丈夫献给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翮译成现代汉语。
(1)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
(2)明年,忠贤兴大狱,募劾方御史者,郭兴治冉论震孺河西赃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