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酒属于物质,但是(1)____________。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和社会的各方面相连,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酒和政治相连,形成酒政文化。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借酒夺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借酒消患。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2)_____________。《酒诰》成为后世禁酒引经据典的范例。(3)_____________,如“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后作诗,才思敏捷;“张旭三杯草圣传”,酒后作书,妙笔生花。酒与生活相连,形成酒俗文化。如婚丧嫁娶,摆酒摆宴以示庄重;亲友团聚,推杯换盏表达情深。

 

(1)它又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2)颁布了禁酒令《酒诰》(3)酒与文学艺术相连,形成酒才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的中心词是“酒文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酒文化”,即“酒与政治”“酒与文学艺术”“酒与生活”。第一处,前面说“酒属于物质”,而后面都是说“酒文化”,这属于“精神层面”,故此处应由“物质层面”过渡到“精神层面”,即“它又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第二处,前面都是说酒政文化,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借酒夺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借酒消患”,此处是说“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后面应是说做了何事,再根据后面“《酒诰》成为后世禁酒引经据典的范例”一句可知,此处应是说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颁布了禁酒令《酒诰》”;第三处,前面都是说“酒政文化”,而后面所举的“李白”“张旭”等事例都属于文学艺术,再联系前面“酒和政治相连,形成酒政文化”这一句的句式可以拟写出答案,即“酒与文学艺术相连,形成酒才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      。当我们无法意识到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A. 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B. 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C. 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D. 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工智能应用在神经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等阶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未来将在神经疾病医疗领域掀起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B. 海河水利委员会要求各地结合河长制,开展河道清理治理行动,注重加强中小水库、塘坝等各类蓄水工程管护,坚决杜绝不发生脱岗现象。

C. 随着有关部门对侵权盗版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使网络版权保护环境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正版,打击盗版”的队伍中来。

D.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进一步普及人们大气污染防治意识,减少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举措之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雾中开车,切记要不时地看看时速表,确认车的行驶速度,别一门心思光看前边,脚下情不自禁地加油门,还毫无察觉。

②龟兔赛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骄傲的兔子不担心乌龟会跑到前面,但若因此而高枕无忧,一觉醒来,必有麻烦。

③我希望几个创业失败者能分享自己的教训,我觉得这些屡试不爽的创业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再次尝试去创业。

④该市倡导的“市民下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市民下乡过瓜田李下的生活,增加农村消费和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⑤把目光投向人类的历史长河,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生存发展和文明延续,与植物如此息息相关

⑥某些人看问题,不是将其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作综合和长时段考察,而是以偏概全,以今况古,难免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由周郎转到自己,写词人自感苍老,与年轻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形成对照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论证坚持学习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士胤战死,自强遇贼宿松,杀伤相当。安庆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

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闰六月,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王监国。即日移驻绍兴,进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督师江上。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连复富阳、于潜,木城缘江要害,联合国安及王之仁等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王走台州航海,国维亦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选自《明史·张国维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B. 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C. 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D. 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 漕运: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等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C. 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指用于声讨的文书。

D. 闰六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国维一心为民,擅长治河。张国维所属郡县遭受灾害,便替百姓向朝廷请命;他治河有成绩,升任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管理河道。

B. 张国维歼灭反贼,护漕有功。李青山因朝廷不授以官职竟然截运漕船,大肆焚烧抢掠,张国维会合所统领的军队攻击歼灭了李青山。

C. 张国维心忧社稷,竭忠尽智。南都覆灭后,张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求鲁王监国;后来张国维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等的军队,作持久的打算。

D. 张国维忠贞不贰,宁死不屈。顺治三年五月,张国维仍返还东阳防守,最后自知形势不可挽回,于是作绝命词三章,跳水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大早,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