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文字是第三季诗词大会结束后,记者专访诗词亚军彭敏时,彭敏所说的一段话。但是他...

下面文字是第三季诗词大会结束后,记者专访诗词亚军彭敏时,彭敏所说的一段话。但是他的感悟未必适合每一个人。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我是一个风险偏好者,如果不是我的这个性格的话,就不会有命运的转机。性格里有这种敢闯的基因,如果你已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但最后绝对会成功,这时你的机会就来了。其实我参 加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这个年纪来讲,也是一件冒险的事。一般来说 30 多岁的人不说功成名就,生活也相对平稳,不会和一帮初中生高中生比诗词,不会和 90 后各种比拼,一不小心还会被斩于马下,输了的话影响心情。但是我不折腾的话,是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里的。

①如果不是风险偏好这个性格,未必不会有后面的转机。

_______

________

 

②如果已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未必最后就会成功。 ③如果不折腾,未必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里。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如果你已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但最后绝对会成功,这时你的机会就来了”“但是我不折腾的话,是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里的”,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苏武牧羊,持节出使,臣心一片“磁针石”,告诉我们要忠于祖国。

材料:

担当   法治   出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弃医从文   革故鼎新   有法可依   鞠躬尽瘁  规矩方圆   承前启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个动荡的大时代。公元前520年,周景王还没安排好王室的继承大事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王子们      。王子猛被贵族大臣拥戴登上王位,号称周悼王,一向受宠的王子朝攻击并杀了他,自立为王。4年后,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王子朝见      ,就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国而去,(      ),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录:“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因为手中拥有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杀了王子朝。有人推测,此事或许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以死为代价,拒绝交出典籍。从此,这批价值连城的典籍      ,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

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2500年来,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      。王子朝“奔楚”到达的是西鄂,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王子朝的冢是否还在,失踪的典籍会不会随他一起深藏在这一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B. 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C. 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D. 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行者中除了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外,还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B. 随行者中除了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外,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C. 随行者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更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D. 随行者中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B.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C.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周王的合适人选的继位正统,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继位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D.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适合正统的继位,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中,作者李煜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以外出郊野为喻,阐述目标小则对外物的依赖和凭借也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人南渡

贺铸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注)①贺铸: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②罗袜尘生步:语出曹植《洛神赋》,其句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词作开篇用“兰芷”“汀洲”等意象渲染了气氛,并交代了地点,为下面的描写和议论做了铺垫。

B. 下阕写女子形象,化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语句,将女子形容为凌波仙子,步履仪态轻盈。

C. “人南渡”既是词牌名,也是上阕中的词句,对词人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 “半黄梅子”与词人《青玉案》中“梅子黄时雨”都用“梅子”意象,点明了诗歌写作时间为夏季。

E. 本词的语言十分有特点'通过对意象和画面的细致描摹呈现出了一派浓墨重彩、盛丽婉腻的艺术风格。

2.词的下阕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或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威谏伐吴,浚乃上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B.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C.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数千人/

D.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千石”为汉郡守俸禄。“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州刺史和郡太守为真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真两千石高一级。

B. “变节”和苏轼的《方山子传》“稍壮,折节读书”一句中的“折节”同义,都是“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的意思。

C. “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有时意思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

D. “疏”指奏章,亦指上奏章。古代相关词语不少,如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浚志向远大。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的空间以备将来容纳长戟幡旗,受到众人的嘲笑。

B. 王浚精通治理,恩威并用。任职广汉时因施恩深得百姓依赖;任职益州时,又因施威使异族不得不归顺。

C. 王浚工作得力。武帝谋伐吴时,他受命大造连舫大船,巨船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向四方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 王浚敢于进谏。武帝谋划伐吴之事,但朝廷百官却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