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遇到的难题便在于确定春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遇到的难题便在于确定春秋后期的社会性质。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那是孔子在编次《春秋》中便揭露的。问题在于,这种动荡不安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先秦到清朝中叶,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是坏事,不但儒家如此说,道墨法诸家也都如此说。他们尽管倾向不同,论证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判断所谓好坏的逻辑却是相似的,那就是把社会秩序看作圣人贤人的创造,因而现存秩序的崩溃,自然就是非圣无法的结果。根据这种逻辑,必然会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的结论(法家有所不同)。只有当他们争论谁是圣贤、如何取法时,人们才可能判断出他们各自的实际立场。

到近代,由于接受进化论的学者逐渐增多,对于春秋时代社会状况的意见才有所改变。人们开始说,先圣未必比后圣聪明,先王之道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因此社会的变动不能都说是坏事,很可能倒是社会进化的表征。这样的历史观,自然是个大进步。但进化是怎样取得的呢?大多数学者仍然以为出于人们意见的改变,就是说后代圣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起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要成熟、进步,于是社会制度就改变了。

正因为如此,以上两个时代的学者在评论孔子思想的时候,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程度不同的唯心史观,使他们都不可能正确地估计春秋时代的社会变化,从而也不可能正确地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愈来愈多的学者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人们开始认真探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试图为包括孔子在内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形态找出存在的基础。不过,相信道理的正确,不等于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历史的实际问题。即使在熟悉历史唯物论的学者中间,由于种种原因,主观的或客观的,对同一历史问题也会出现认识上的分歧。例如关于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便至少有四种见【解析】
奴隶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领主封建社会,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社会。每种见解都有自己的根据和理由,至今仍很难确定哪种见解称得上完全正确。

确定观念的存在基础如此之难,进而分析观念本身自然更难。事实上,无论研究者对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持有何种见解,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都可以给予肯定、否定或半肯定半否定的结论。目前这些意见都有,而且都从历史材料中找到了依据。因此,确定材料的性质以及所反映的时间,便成为讨论孔子思想的必要前提。这一点对于研究他的政治见解尤其重要。孔子一生的经历很复杂,他发表的政见自然也有复杂的背景。不了解他说话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便不能正确判断他政见的是非。而现在的研究水平还没有达到使人们可据此进行精确判断的程度,于是要取得一致的结论尚不可能。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只能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不断缩小分歧,以期最终通过争论来弄清楚历史的真相。

(摘编自蔡尚思《孔子的思想体系》)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编次的《春秋》一书,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家认为这种动荡不安不是好事。

B.先秦到清代中叶,学者们的倾向、论证角度、判断逻辑不同,但都认同圣贤创造了社会秩序、社会动荡不安是坏事。

C.依据圣贤创造社会秩序,崩溃是非圣无法的结果,古代学者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的结论,法家观点有所不同。

D.受进化论的影响,不少学者对春秋时代的动荡不安有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社会的变动很可能就是社会进化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接受进化论的学者认为,后代先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认识要成熟、进步,社会制度也因此改变。

B.世愈古而治愈盛先王之道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这两种观点虽然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受到了唯心史观的影响。

C.愈来愈多的学者接受了唯物史观,他们开始认真探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找到了当时的观念形态存在的精准基础。

D.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用它解决历史实际问题是两码事,由于种种原因,对春秋时代社会性质的认识仍有分歧。

3.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是否尊先王为圣贤、如何取法的意见,就可以判断出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是肯定、否定还是半肯定半否定的实际立场。

B.确定春秋时代社会性质四种说法中的哪一种完全正确已经很难,分析孔子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政治思想自然更难。

C.受研究水平的限制,不了解孔子说话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不能精确判断他政见的对错,学者们的结论就不可能一致。

D.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求同存异,不断缩小分歧,以期通过争论来弄清历史的真相。

 

1.B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问的是“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文字,再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辨识。B项,理解错误,“判断逻辑不同”不当,原文第一段的句子是说“他们尽管倾向不同,论证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判断所谓好坏的逻辑却是相似的”,可见文中为“相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美国一位活了101岁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76岁开始绘画,80岁举办画展,轰动美国,享誉全球。摩西奶奶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这三个人说的话,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古人将思维放飞到广阔的大自然,俯察大地,叩问时序,精心探索,发现了时令节气规律。秦汉时期,已经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气象变化依据。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等,这些名称典雅、优美,让人想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名称典雅优美,就能激发人的联想。人们依照节气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就能得到返璞归真的生活。因此,掌握了蕴含丰厚的二十四节气,就能把握中国文化之美。

①不是名称典雅优美,就一定能激发人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打哈欠不是人类的专利,____________,但是打哈欠相互传染却只有在人类和大猩猩这样的高级动物之间才会发生。生物学家们发现,只有大脑皮层发达的脊椎动物,____________,然后彼此传染。这是“大脑高级意识和智力”负责的事情,因为他们能够了解同伴的想法,____________,快乐而快乐,把同伴的行为反映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打哈欠传染现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

B. 李先生,请告诉我您的电话号码,以便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向您见教。

C. 在表演最精彩的时候,他突然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这给整个表演留下了瑕疵,他连连道歉说:“献丑了。”

D. 在访谈中,这位艺术大师提到了自己的母亲,他动情地说:“家慈经常告诫我和弟弟妹妹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未来5~10年,感知方面的人工智能会进展到能够和人类智能相匹敌,计算机语音、视觉甚至会超过人,每一个商业应用都可能会被人工智能颠覆掉。

B. 习近平的魅力外交几乎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一个自信从容、有情有义、真诚友好的中国领导人形象正在不知不觉地树立。

C. 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D. 尽管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但仍频频出现以民办初中为主的“小升初”赶考现象十分突出,使得原本正常的小升初变成了严峻的“小高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