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苦难,是人...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它能够测试出人在苦难中的成色。因为苦难能够磨钝人的心灵,也能够使心灵变得更加坚韧。

 

真实,是生活的过滤器,它能够过滤出生活中真正的自我。因为真实能够检验人的虚伪,也能够使虚伪得到转变。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注意是“自选话题”,注意运用“……是……,它能够……,因为……,也能够……”的句式,同时注意前面是比喻,后面是喻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刚才所谈只是拙见,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B. 在下才疏学浅,年纪又轻,经验更少,今后一定不耻下问。

C. 鄙人听闻令尊是一位围棋宿将,在棋坛里小有名气。

D. 阁下德高望重,知识渊博,待人和气,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

B. 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C.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上遭到许多魔怪袭击,他们历经坎坷,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真是大快人心

D.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可以各自为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拿来主义》

鲁 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选文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目的是引出“拿来主义”。

B. “抛给”与“抛来”有着本质的不同:“抛给”是没有目的的,不会有附加条件;而“抛来”是有目的的,定会有附加条件。

C.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紧密相连的。

D. “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的原因,正是那些洋货“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

E. 节选部分着重揭露“送去”的本质和“送来”的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

2.文中的“大宅子”指代____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__论证方法,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4.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5.文章最后一段主要意思是什么?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本段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苏武传》节选文段,回答问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B. 副有罪,当相坐              坐:治罪

C. 反欲斗两主                  斗:使…… 争斗

D. 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B.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C.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D.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3.下列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 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 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 本文段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定风波》(苏轼)  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5)李清照《醉花阴》中形容人极度悲伤、愁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