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同期还举办了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材料应用博览会。包括石墨烯制备、应用、设备、原材料等各个领域106家单位、企业等组织参展。全方位展示了目前国内石墨烯相关产品、设备、技术等。
在大会开幕式上,诺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说:“中国在石墨烯应用这一领域引领世界。”海姆表示:“一两年前,中国企业还大多停留在制备石墨烯碳粉这一上游产业上,而今年我发现已有上百个企业参与到了石墨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上。”
海姆说,中国石墨烯产业化进程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不过,当前石墨烯产品存在一些同质化发展的倾向,如何进一步激发石墨烯的潜力、树立石墨烯的中国品牌,是整个行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对此,海姆认为,新材料的应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应给予石墨烯充分的耐心。
(摘编自《从技术角度告诉你石墨烯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2017年9月27日石墨烯资讯)
材料二: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虽然石墨烯应用“多点开花”,但高端应用依然缺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曹殿学举例说,虽然早有企业生产出石墨烯手机屏,但是依然难于量产;而利用石墨烯应用于高端电路等领域的企业在中国也还没有出现。“低端应用可以发挥石墨烯‘工业味精’的作用,这将对传统产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我们更希望通过10年左右时间,实现石墨烯在高端应用领域有所突破。”
既然石墨烯下游应用和产业化在加速推进,为什么高端应用却持续缺位呢?“这并非是石墨烯本身的性能不行,而是技术还没有达到这一阶段。”曹殿学分析,“目前从事石墨烯下游应用的多数为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它们来说,生存还是第一问题。受制于高端应用的长期高投入及高风险,中小型民营企业在高端领域少有布局,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对石墨烯这一新材料也缺乏积极性。”
(摘自《告诉你真实的石墨烯产业现状》,2017年9月27日搜狐网)
材料三:
19日,《新华全球石墨烯指数报告(2017)》在常州发布。报告指出,中美韩再次位列石墨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前三甲。
石墨烯是目前人类已发现的最薄、最硬、导电导热性能最优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可应用于锂电池、新涂料、新一代显示器等诸多领域。今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约1.95亿美元。
报告指出,相比上一年,中国在石墨烯综合实力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美国在指数得分上有所提升,与中国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在竞争潜力方面反超美韩夺得首位,但在竞争绩效上被美国超越,排名第二。
全球石墨烯尚处于产业化突破前期,石墨烯应用市场的全面繁荣尚需时间。我国22家新三板石墨烯概念企业中,有7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主营业务为石墨烯的企业只有一家盈利。
(摘自《新华(常州)全球石墨烯指数报告(2017)》,2018年5月21日新华网)
材料四:
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国石墨烯专利申请量占全球68.2%,85%以上的理工科学校都有石墨烯相关的研究团队,有的高校甚至一个学校就多达10多个研究团队。2017年,两项石墨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不仅如此,我国从事石墨烯研发、生产的企业数也是全球最多。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在工商登记注册的石墨烯企业2509家,仅2016年一年就新增457家。我国石墨烯应用产品上百种,但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寥寥无几。资本市场也纷纷拿石墨烯进行炒作,一些投资机构和上市企业纷纷进军石墨烯领域。目前涉及石墨烯概念股将近40-50家。各地政府纷纷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建立产业园区、设立重点科技专项和产业引导基金、建立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组建研究院和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支持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摘自《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8年6月7日能源新闻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我国石墨烯的研究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石墨烯产业化进程速度超乎想象。
B. 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综合实力连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竞争能力居世界首位。
C. 石墨烯被喻为“新材料之王”,具有诸多优点,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D. 我国是石墨烯研究和开发应用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专利申请量占世界半数以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材料的应用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我们应对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期待短期内有质的飞跃。
B. 当前,石墨烯应用产品数量繁多,但得到市场认可的寥寥无几,表明石墨烯产品还没有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C. 由于资金的缺位导致了石墨烯应用产品低端化,所以我们要加大投入,才能让石墨烯应用市场高端化。
D. 根据材料四得知科研团队、企业、资本市场和政府对“石墨烯”表现出的过度关注并没有给石墨烯市场带来繁荣。
3.请根据材料所给内容,概括当前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现状并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堂的日子
阿成
内人不在,便到女儿家小住几日。女儿的家在一个闹市区。那一带的周边除了一所大学,最热闹的莫过于那条大约有二百米的坡路了。坡路两侧净是摊贩和菜床,浏览其货,可谓是应有尽有。
停停走走,到了坡路的顶端,便是这座城市最早的主干道之一了。主干道的道路两旁,同样被各种商场、酒店、邮局、餐馆所挤占。然而这还不是全部内容,女儿很内行地告诉我,在这条主街的副道上,即小街小巷里,还隐藏着六七家不为人知的老字号的微型餐馆。据坊间传说,这些小餐馆原本是在热闹鼎盛的道外区。说到“道外”,先前曾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城里的道里区是“人间”,南岗区是“天堂”,而道外区则是“地狱”。“天堂”的主干道两侧自然是容不下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餐馆了,所以,这些“道外”来的老字号只能选择那些背街背巷安顿下来,悄然开张。因了小餐馆之小,每家挂的招牌也极其通俗、简单。
有道是“胡天八月即飞雪”。一早起来,天儿已然有些阴沉了。倏忽间,天上竟飘起了零星的小雪。正所谓气候与美食从来是携手并行的。女儿事先提前提醒我说,咱们要去的这家小馆儿,客人多,服务态度不是很好,一副你爱吃不吃的样子。我说,这反倒是“道外”的风格了。其实未必是人家态度不好,而是东北人豪爽个性使然,并不论男女,说起话来自然就很冲。但是,无论如何比之大酒家的服务生的假笑要好受得多。
女儿领我去的地方是砂锅油饼店,招牌也就是这么简单。女儿问我,愿不愿意吃这种老味道。我说,好,太好了。
果不其然,这家专事砂锅油饼的小馆儿,凹在一个不显眼儿上处,倘若稍不留神人已经走过去了。进去后,女儿要的是酸菜狮子头砂锅,这倒是南北混搭。只是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味道,我就没必要冒险了,要了一份普通的砂锅豆腐。老板娘看上去五十不到的样子,精力充沛,动作麻利。
我倒是未看出她态度怎样的不好,反而觉得她的态度颇有一种家庭的氛围。老板娘说,主食有油饼和二米饭。我想了想说,还是油饼吧。老板娘说,你们二位有一斤油饼就够了。我说,那好,就要一斤油饼。
不到五分钟,砂锅和油饼就上来了。砂锅的汤还翻滚着,一定是在灶台上早就热着了,用汤勺咂一口,果然是存在记忆中的老味道,只是略微有一点点咸。然而这才是东北人的口味呀。在我们父女俩用餐的空间,老板娘还特意过来问,需不需要加点汤?显然,她一直在注意着我们。是啊,称职的老板娘总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句笑话,组织部的干部都应当先当“老板娘”,然后再当干部。这样工作就会干得更好。我说,谢谢,不用了。过了一会儿,老板娘又顺手把别的餐桌上的客人剩下的餐巾纸包放到我的桌上。呵,正好可以用来擦一擦抓饼的油手。
外面的雪还在飘着,拉开看,很像一台老式话剧的布景。总之,这顿砂锅油饼吃得很舒服,一额的细汗。一算账,价钱也很便宜,不错。
父女俩顶着精巧的雪花往回走的时候,女儿似乎有感而发,说,看来什么事都是看人下菜碟啊。我说,此话怎讲?女儿说,这个老板娘很会看人哪,又要给你加汤,又给你送餐巾纸。知道吗,这里的餐巾纸包是要钱的。我在这儿吃过几次,从未见老板娘的服务这么好。我笑着说,同辈份人总是通着心的。
回去的路上,于纷纷扬扬的雪界里,我突然有了种想喝酒的欲望。便拐进了一家便利店,逡巡之后,选中一瓶。便利店的老板也在五十多岁的样子,他一直在注视着我。我便冲他一笑。他也冲我一笑,还眨了一下眼。我知道这是喝酒人之间会心的一笑了。然而,老板并不知道我其实是不能喝酒的,即便是喝半两也会满脸通红。是啊,这让人喝酒的欲望除了要有好心情,与这下雪的天气总是有些关联的吧。仰头看着这满天飘飘洒洒的小雪,心想,这天堂里的日子大抵也不过就是如此吧。
选自2017年8月18日《天津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还与下文“天堂里的日子”形成对比。
B. 在老板娘眼里,“我”和她是同辈份人,自然对“我”要比对女儿热情。
C. “我”和女儿在砂锅油饼店的感受不一样,主要原因是两代人内心体验和情感倾向不同。
D. 结尾处“我突然有了种想喝酒的欲望”,一方面是因为砂锅油饼店的经历让人愉快,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对生活的热爱。
2.简析“雪”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3.谈谈你对标题“天堂的日子”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别让朋友圈定义了真实生活
张凡
相信有不少人,都喜欢有事没事刷刷微信朋友圈,看看朋友最新的动态,了解一下大家对热点问题的看法。但在朋友圈游走之时,却也可能因为一行小字而受挫: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它像一道竖起的篱笆,柴扉紧锁,提示着我们这里面是你不可涉足的世界。
当观察他人生活的欲望,遭遇了“谢绝参观”的标识,虽然免不了一阵失落,但细细想来,这似乎恰恰隐喻着今天朋友圈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如今朋友圈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记录日常的点滴,来分享活的际遇,来展示一种被关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同时,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把现实中被时间、距离冲散的朋友重新拉到彼此可见的视域,来维系情感的需要和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在朋友圈二十四小时不落的灯火里,我们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可以说,朋友圈正在塑造着我们新的交往方式、认知方式,满足着我们“看”与“被看”的心理需要。
但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为自己的朋友圈加上了一把锁,甚至不愿意再发朋友圈?从心理上来说,很多人渴望记录生活,却又不希望将自己完全展现在他人面前;渴望交流诉说,但又不愿将自己的心情向所有人广播;渴望营造积极的社交网络,却又害怕别人无限接近自己的生活圈子……
这些心理反映到朋友圈中,就有了“分组可见”“分组不可见”“仅三天可见”等种种操作。技术的好处,在于它解决了很多现实交往中无法避免的尴尬,也帮助我们不断调适着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和距离。
在心理因素之外,很多人不再愿意在朋友圈里过多展现自己,还在于朋友圈已经从最初个人的一方天地,变成了如今人群芜杂的公共场域。每个人的微信好友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仅一面之缘的人、时刻准备向你推销的人,或者随时对你“求转发”“求投票”的人……当朋友圈不再只是纯粹的情感交流地,当朋友圈过多掺杂了利益交换、人情负担,当“朋友圈里无朋友”,自然也就让人失去了敞开心扉的动力。
当然,朋友圈无法成为人们的“快意江湖”,还有很多原因。好友们通过你朋友圈里的一言一行重新建构着你的形象,揣度着你的生活方式,品评着你的审美趣味。而大多数人又都渴望通过朋友圈完成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所以很多时候会用精挑细选的图片、反复打磨的文字,来塑造一个想要展现给别人的自己。这样一来,发朋友圈也不再是一件轻松事,当人们对“打字三十秒,润色十分钟”式的费神费力感到疲惫,当有了怕别人多想、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怕不能展现更好的自己的想法,当别人加了滤镜的生活在自己心中投射下过多的阴影和焦虑,很多人也就只想做一个围观者而非分享者了。
其实,不少人在谈及自己的交友之道时,都会说到一个“真”字。但是如今,在朋友互动的主要场域朋友圈里,却常常被认为“没有真实的生活”。这也让我们反思,今天我们关于朋友圈的种种讨论,对待朋友圈的种种态度,无论是喜欢也好,逃离也罢,都可能是因为,我们赋予了朋友圈太多的期待和意义。朋友圈是我们维系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但却不是唯一方式。如果过度依赖线上的窗口来塑造一个人、认识一个人,可能潜藏着很大危险。正如有人所说,“朋友圈只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小块天地,真正的世界,在我们放下手机后才能看见”。因为,现实世界,才是最真实的。
选自2018年04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需要朋友圈来记录生活的点滴,展示被关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因为朋友圈作为现实存在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
B. 发朋友圈时可以在技术操作上设置种种限制,这不但解决了很多现实交往中的尴尬,而且能帮助我们调适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和距离。
C. 当朋友圈变成了人群芜杂的公共区域,过多掺杂了利益交换、人情负担时,朋友圈自然失去了让人敞开心扉的动力。
D. 交友之道重视“真”,而作为网络上的朋友圈,因为网络的虚拟和信息的欠缺,被认为“没有真实的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当下发朋友圈的现状入手,分析人们不断为朋友圈加锁的原因,最后提出自己的改变现状期望。
B. 本文在分析很多人不再愿意在朋友圈过多展示自己的原因时,更多侧重的是“朋友圈里无朋友”这一现实因素。
C. 作者在论述朋友圈无法成为人们的“快意江湖”时是从内外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的。很多人只想成为围观者而非分享者,这一现象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和焦虑。
D. 最后一段提出“现实世界,才是最真实的”,使得文章并没有局限于对朋友圈的分析,更有着现实的启迪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朋友圈这一平台将被时空冲散的朋友重新拉到彼此可见的视域,朋友圈对维系情感和认知外部世界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B. 我们新的交往方式、认知方式正在被朋友圈塑造着,朋友圈也满足着我们“看”与“被看”的心理需要。
C. 发朋友圈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原因既有我们自己发朋友圈时产生的疲惫感,也有别人加了滤镜的生活在自己心中产生的影响。
D. 因为我们赋予了朋友圈太多的期待和意义,才有今天我们关于朋友圈的种种讨论,对待朋友圈的种种态度。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葛洪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人生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的平凡。——周国平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得套作。
今年春节某中学教学大楼悬挂了一副对联,现将对联的顺序打乱,请按对联的要求将以下短语重新整合成一副上联以科教开头,下联以青春开头,语意连贯、对仗工整的对联。(不得遗漏以下短语)
科教青春兴邦千尺许国百年腾蛟起凤擎日摩天大中华栋梁梦想新时代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历史上,(1)_____。两千年前的《尔雅•释木》,载有“禊”和“荆桃”名称,晋代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说,两者均指樱桃。古人观察到,(2)______,故樱桃又称莺桃、含桃,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载:为莺鸟所含,故曰含桃。宋代科学家苏颂在《本草图经》载:樱桃深红色者为朱樱;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在《本草衍义》载:樱桃熟时正紫色者为紫樱;明代李时珍认为,(3)______,故称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