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小红原与小华约好一起去踏春,却因吃错东西、腹泻无法前往,于是她给同学发了条微信。...

小红原与小华约好一起去踏春,却因吃错东西、腹泻无法前往,于是她给同学发了条微信。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我今天不去踏春了!

B. 我偶染贵恙,无法出游,深表歉意!

C. 我吃错东西了,现在还在腹泻,真不走运!

D. 我腹泻不能去踏春了,实在抱歉!

 

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没有说明原因,且口气太硬;B项,“偶染贵恙”应使用在长辈或对方身上;C项,没有表达“无法前往”这一意思。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2017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80万辆攀升至2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8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足足下降了一倍。

B. “提速降费”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电信运营商积极行动,将“提速降费”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C. 毫无疑问,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

D. 昨日,我市著名民营企业凤城集团有限公司与黄坑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在源潭签署协议,组建清远酒业公司,共同开发以清远为中心的华南葡萄酒。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与巴基斯坦都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在这两个国家,人们都在努力融入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追赶标新立异、令人炫目的新技术,也都渴望回归亲情、乡情和东方文化的根基。

②节假日的打折促销活动容易吸引大量用户进行消费,而销售额的激增容易导致消费市场出现许多鱼龙混杂的商品

③从2015年开始,随着全国通关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售卖各种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进口商品的保税店一下火了起来,全国各地四处开花,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④对于美国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中方也作出回应称:望美方莫自作聪明,否则只会自食其果。同时,中国商务部也指出,已收到美方希来北京进行经贸问题磋商的信息,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⑤“抗日神剧”为何层出不穷?这其中可能确有一些是因为创作人员对历史认识不清、积淀不够等造成的“无心之失”,但大部分可能还是为了吸引眼球。

⑥在暴利的诱惑之下,资本趋之若鹜。很多城市,炒房团翻云覆雨,通过一系列手法,将房价炒高,然后迅速卷钱而走。

A. ①②④    B. ①②⑥    C. ②⑤⑥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客夜与故人偶集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②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③寒蛩:深秋

的蟋蟀。④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

1.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定评。

B.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山”两字点出此处山中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C. 王维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D.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写的是诗人在家与同乡的如约聚会,实属难得。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

E. “相留畏晓钟”的“畏”字运用得恰到好处。“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

2.这两首唐诗写的都是时令已值清秋或晚秋的景物,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各自的秋景特点及烘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译注·梁惠王上》)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 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

C. 庠序,都是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D. 孝悌,“孝” 指孝敬父母;“悌”指爱护弟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了,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启发梁惠王,指出他与邻国的实质是一样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多了。

B. 孟子认为“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才能做到“王道之始”。

C. “狗彘食人食”句揭露了诸侯贵族的荒淫;“王无罪岁”是孟子劝勉梁惠王要抛弃虐政,施行仁政,这样百姓才能来归服。

D. 本文似乎散漫无章,实则结构严谨,段落分明,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思路清晰,句式整齐,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