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各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节选)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各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节选)

李向阳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它既有适应当时客观条件的一面,也有不完善、不合理、不适应新形势的一面: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以及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的难题日益凸显。

全球治理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公共属性。贸易投资自由化、移民问题、环境保护、互联网治理、反恐等问题事关所有国家的利益,但全球治理的提供者通常并不能独享全球治理所带来的收益,因而缺乏供给的积极性。这就会引发全球治理中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供给不足。这种失衡被称为“全球治理赤字”。消除这种赤字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全球治理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规则的非中性。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构件,国际规则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例,倘若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发展中国家将难以承受。而且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加工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果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很不公平。而且全球治理又长期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不能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因而,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是全球治理面临的又一难题。

全球治理还存在一个“发展缺位”问题。全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然而,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保证所有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获得发展机会,同时也不能保证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群体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主要根源。而这种浪潮又给全球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其一,逆全球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全球治理的基础。当各国都奉行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时,全球治理就失去了意义。

其二,在国际层面,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难题需要大国作出更多努力,然而,个别大国拒绝提供公共产品,严重削弱了全球治理的功效。其三,少数大国奉行以邻为壑的对外政策很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那么全球治理就有陷入瘫痪的风险。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国正在失去应对的积极性和动力,而众多小国则缺乏应对能力。这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就成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最佳方案。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战后的全球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能适应客观条件,但不完善、不合理。

B. 某些国家不肯让其他国家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导致了全球治理的“发展缺位”问题。

C. 消除全球治理赤字、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逆全球化浪潮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三大难题。

D. 全球治理规则的非中性特征,是指国际规则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提出了全球治理的难题,中间三段分述,末段总结上文,指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案。

B. 第二段点明了全球治理的公共属性特征后,接着又指出了全球治理供给不足的原因。

C. 第三段举温室气体减排的例子,论述了在全球治理上发达国家应多承担责任的观点。

D. 文章挖掘了逆全球化浪潮出现的主要根源,并分析了它给全球化治理带来的新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设2008年没有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如今全球治理的难题就不会这么多而严重。

B. 全球治理供给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提供者往往不能独享它带来的收益,积极性不足。

C. 全球治理如果总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就很难得到满足,这不公平。

D. 要想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必须大小国一起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D 2.C 3.A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 曲解文意,原文是“能适应当时的客观条件”。B项,因果失当,“某些国家不肯让其他国家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和“全球治理的‘发展缺位’问题”没有因果关系。C项,张冠李戴,填补“发展缺位”是三大难题之一。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论据与论点不相符。温室效应的论据是为了说明“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构件,国际规则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假设推理不当,全球治理的难题多而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向自己提出的问题

不知为什么我们好像觉得,如果是鸟,那么它们就多半在飞,如果是扁角鹿或老虎,那么它们就在不停地跑,跳。实际上鸟是停着的时候比飞的时候多,老虎懒得很,扁角鹿常常吃草,只是嘴唇在动。

人们也是这样。我们想,人生中充满了爱,而当我们问问自己和别人——谁有多少时候在爱,却原来竟是那么少!请看,我们也是多么懒惰啊!

要求:①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⑤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你十分想要拥有一件物品,但你的零花钱不足以购买,还需要向父母寻求资助,请你选择具体的物品,按照以下框架,向父母提出合理诉求,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作者发给图书编辑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亲爱的编辑老师:您好,您今天专程来拜访我,我万分感激。但是我今天日理万机,实在是没有时间与您会面。明天我会抽时间光临您的寒舍,并带上我的拙作请您拜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一个人开始慢慢地感到不选择适当的颜色、用适当的手法把它们画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是一种难度时,我们便面临更(      )的思考了。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在自然景色中还有那么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每当走路坐车时,附加了一个新目的,那可真是(      )有趣之极。山丘的侧面有那么丰富的(      ),在阴影处和阳光下迥不相同;水塘里闪烁着如此耀眼夺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层一层地淡下去;表面和边缘那种镀金镶银般的光亮真是(      )。我一边散步,一边留心着叶子的色泽和特征,山峦那迷梦一样的紫色,冬天的枝干的绝妙的边线,以及遥远的地平线的暗白色的剪影,那时候,我便本能地意识到了自己。我活了四十多岁,除了用普通的眼光,从未留心过这一切。好比一个人看着一群人,只会说“人可真多啊!”一样。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广阔 新鲜 光彩 美妙绝伦    B. 广阔 光鲜 色彩 美妙绝伦

C. 广泛 新鲜 色彩 美不胜收    D. 广泛 光鲜 光彩 美不胜收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一个人开始慢慢地不感到选择适当的颜色、用适当的手法把它们画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是一种艰苦时

B. 当一个人开始慢慢地不感到选择适当的颜色、用适当的手法把它们画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是一种困难时

C. 当一个人开始慢慢地感到选择适当的颜色、用适当的手法把它们画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是一种艰苦时

D. 当一个人开始慢慢地感到选择适当的颜色、用适当的手法把它们画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是一种困难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将进酒》中体现诗人及时行乐的观念、豁达自信的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2)《过秦论》中告诫后人应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的句子是“____ , ____,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苏轼感叹生命短暂和人的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