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苏轼《赤壁赋》) 

(2)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4)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士贰其行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转轴拨弦三两声 (6)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社稷”“贰”“艰”“繁”“霜鬓”“拨”“犹”“”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①春威:初春的寒威,俗称“倒春寒”。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阕中“梅”这一形象的特点。 

(2)诗中的“雁”对表现人物情感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邦彦,字令斌,顺德人。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举于,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闻汀州变,劝观生东保潮、惠,不听。 

初,丁魁楚等立永明王由榔监国于肇庆,观生遣邦彦入贺。王西走梧州,邦彦甫入,而观生别立唐王聿键于广州。夜二鼓,王遣中使十余辈召入舟中,语以广州事。邦彦请急还肇庆,正大位以系人心。 王大悦,立擢兵科给事中,赍敕还谕观生。乃遣从人授观生敕,而自以书晓利害。观生犹豫累日,欲议和,会闻永明王兵大败,不 

顺治三年冬十二月,大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谋起兵。初,赣州万元吉募兵于广,得余龙等千余人。赣州失,龙等无所归,聚甘竹滩为盗,溃卒多附,至二万余人。四年春,大兵克肇庆、梧州,前驱抵平乐。永明王方自梧道平乐,走桂林,势危甚。邦彦乃说龙乘间图广州,而己发兵由海道入珠江与龙会。且遗东莞乡绅张家玉书曰: “桂林累卵,但得牵制毋西,浔、平间可完。是我致力于此而收功于彼也。”家玉以为然。大兵自桂林还救,扬言取甘竹滩,龙等顾其家,辄退,邦彦亦却归。大兵攻家玉于新安,邦彦乃弃高明,收余众,下江门据之。 

七月与陈子壮密约,复攻广州。伏兵禺珠洲侧,伺大兵还救会城,而纵火以焚舟。子壮如其计,果焚舟数十。大兵引而西,邦彦尾之。会日暮,子壮不能辨旗帜,疑皆敌舟也,阵动。大兵顺风追击,遂大溃。子壮奔高明,邦彦奔三水。八月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城固守。越数日,城破。邦彦率数十人巷战,肩受三刃,走朱氏园,旋被执,馈之不食,系狱五日,被戮。 

永明王赠邦彦兵部尚书,忠愍,子锦衣指挥。 

(选自《明史·陈邦彦传》,有删改) 

(注)①汀州变:1646 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②监国:当时民间盛传崇祯皇帝的三太子朱慈烺尚在人世,故永明王暂“监国”,后永明王登基,年号永历。③大兵:清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邦彦甫入(谒:拜见)

B. 会闻永明王兵大败,不(果:结果)

C. 下江门据之(徇:进攻)

D. 与诸生朱学熙城固守(婴:围绕)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各级学校的生员,明代指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

B. (举于)乡:指科举考试之中的“乡试”,中试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C. 谥:一般指封建时代地位较高的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D. 荫(子锦衣指挥):封建时代因祖先的官职、功劳而得官称荫。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擢兵科给事中,赍敕还谕观生。 

(2)桂林累卵,但得牵制毋西,浔、平间可完。

4.为维持南明政权,陈邦彦在政治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话”论说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渐为人世淡忘而值得一怀的“老版本”。“文人书话”意在表露情趣,    ;“学者书话”意在叙说知识,    。借用钱锺书语式,文人书话是    ,学者书话是    ;借用古诗鉴赏语式,文人书话    ,学者书话则     

①因而侧重考证版本源流或阐释文献内涵的意蕴

②因而侧重品味鉴赏

③“以丰韵神采见长”

④“以筋骨思理取胜”

⑤老实作“赋”

⑥长于比兴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四载同窗,一朝分离望着朝夕与共的同学离去的背影,不禁生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的慨叹。

B. 中秋佳节,独居的老人却只能对着“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景象,思念着远方的儿女。

C. 古代士大夫既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也有“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智慧抉择。

D. 十一长假时,在濛濛细雨中,游客感受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境,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诗句与名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②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③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④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A. ①武侯祠        ②杜甫草堂    ③文天祥祠    ④屈原祠曰

B. ①武侯祠        ②杜甫草堂    ③屈原祠    ④文天祥祠

C. ①杜甫草堂        ②武侯祠    ③文天祥祠    ④屈原祠

D. ①杜甫草堂        ②武侯祠    ③屈原祠    ④文天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