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四载同窗,一朝分离望着朝夕与共的同学离去的背影,不禁生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的慨叹。
B. 中秋佳节,独居的老人却只能对着“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景象,思念着远方的儿女。
C. 古代士大夫既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也有“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智慧抉择。
D. 十一长假时,在濛濛细雨中,游客感受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境,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下列各项中,诗句与名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②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③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④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A. ①武侯祠 ②杜甫草堂 ③文天祥祠 ④屈原祠曰
B. ①武侯祠 ②杜甫草堂 ③屈原祠 ④文天祥祠
C. ①杜甫草堂 ②武侯祠 ③文天祥祠 ④屈原祠
D. ①杜甫草堂 ②武侯祠 ③屈原祠 ④文天祥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B.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C.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最近热播,因“狼顾之相”而留名于史的军政大臣司马懿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 。这个在外人眼中怕老婆、实际上心狠手辣的“冢虎”,半辈子经历着韬光养晦的 生活,最后却 地成为曹魏政权的掘墓人,为后代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A. 视线 潜伏 轰轰烈烈
B. 视野 蛰伏 轰轰烈烈
C. 视线 蛰伏 振聋发聩
D. 视野 潜伏 振聋发聩
阅读下面的材料,报根据要求作文。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从国家文化形象的角度而言,①__________,一是”他者”,一是“自我”。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②__________,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建设的过程中,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