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山东省发行了以孔子为主题的福利彩票。该彩票选用...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山东省发行了以孔子为主题的福利彩票。该彩票选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八句名言作为奖符,对应彩票的八个奖级,是中国第一款以孔子和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即开型彩票。有人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突围的一种好方式,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面对传统文化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在那次的*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春节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蔽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文化遗产难道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淡忘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张。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吗?难道就不应该传承这几千年下来的宝贵文化吗?我们绝不能让如此众多珍奇的文化遗产泯然于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为此,我对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表示赞成,因为这样便能人为地督促我们学好语文,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则现实性很强的评论色彩较浓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现象:山东省发行了以孔子为主题的福利彩票。该彩票选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八句名言作为奖符,对应彩票的八个奖级,是中国第一款以孔子和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即开型彩票。材料中的现象就是考生立意和评价的方向,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突围方式的新颖、以亵渎名人的方式增加产品的销售力、宣传名人文化应该讲究平台、对传统文化名人的正视,以上的角度都可以是考生立意写作的角度。能结合材料进行多方面原因探究,对“传统文化现实突围方式”进行有力的支撑或批驳等,并能提出独到的建设性意见,呈现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有较强的思辨性语言。有严密的层次感和递进逻辑性,语言流畅。能达到以上标准的可以作为一类文。考生要特别注意结合当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论述,只有充分结合现实实际才能写出出彩的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_______ 。”颜渊曰:“愿无伐善,_______ 。” (《论语·公冶长》)

(2)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 ,钻之弥坚。_______ ,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3)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 ,士贰其行。 (《诗经·氓》)

(4)齐人未尝赂秦,_______ ,何哉? _______。 (苏洵《六国论》)

(5)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 。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 。(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治长》)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1.“巧言”与“令色”与“损者三友”标准中的两条相对应,“巧言”对应“________”,“令色”对应“________”。

2.“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情绪。在人际交往中该如何处理“怨”?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乡 曲 风 流

张国中

“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二人要去观青,捎带着放风筝……”

正值初夏的夜晚,月华如水。我坐在老家的院子里,独自呼吸着浓郁的小麦扬花的馨香,沉湎在故土的芬芳里。忽然,夜之深处,不知谁唱起了一曲落子调,隐隐约约,似有却无。顿时,这熟悉的音律,像涓涓溪流浸润我心。侧耳细听,不禁若醉若痴。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乡曲,这就是被誉为“小风流儿”的南皮落子调!

一曲落子调,梦魂到家乡。或许是因了地理的优势,这里既承齐鲁儒家文化之底蕴,又兼燕赵慷慨悲歌之豪气。所以,南皮落子也有文武之分,说来它已有150余年历史了,其鼎盛期在清末民初。那时,村村都有“落子房”,人人都会跑落子。落子所表现的内容多是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在表演中,“挥鞭”为男演员动作,洋溢着一股威武和彪悍;“打板”和“舞扇”,则为女演员动作,充溢着一种优雅和柔美。我无数次观赏落子,每每被激励,被感动。我觉得,南皮落子,该是最具有民间和汉民族色彩的集体舞了。

这一带,人们最喜欢的就是逢年过节跑落子,它代表着欢乐、祥和、劳动、爱情,男女老幼皆宜。特别是年轻小伙子,更是落子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乐意用强健的体魄、洒脱的舞姿,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去撩拨心仪姑娘的芳心。因此,各乡各村都有年轻的落子高手。

近些年,乡村文化生活丰富了,但跑落子仍然是乡亲们的首选活动。我常想,当今艺术界提倡返璞归真,就是让艺术回到朴素率真的境界中去,回到创造艺术本身的坚实的土地上去。记得我在北京拜访一位南皮籍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时,他动情地说,一听到《放风筝》、《茉莉花》这些落子调,我就会流泪,就会梦回家乡。我知道,南皮落子调,就是乡音,就是乡情啊。我真希望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不妨来看一看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看一看这些一年到头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是怎样以他们的理解,把生活变成艺术的。庆幸的是,我的这个愿望正在实现。南皮落子已经凭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先后多次登上央视和省电视台的大雅之堂,去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么令人鼓舞!

“姐妹二人忙不停,梳洗打扮把衣更,镜子照花容……”

亲切的落子调,在寂静的乡村夜里响起,悠悠然飘得很远,绵绵不断似乎一直到天边。在悠扬的乡曲里,我不禁想起儿时的一段往事。许多年前,邻居水英姐和三民哥都是村里唱落子的高手。三民哥心灵手巧,会吹笛子,还拉得一手好二胡。他爱落子成癖,平素嘴里哼的唱的都是落子调。冬夜漫长,邻居们聚在一起,围着火盆,喜欢静静地听三民哥用自制的竹笛吹奏落子调。他能连续吹奏30首落子调而脸不红,气不喘,令人叹服。每当此时,水英姐就一手打竹板,一手舞彩扇,随曲而舞。二人青梅竹马,在一起唱落子更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搭档。当时,我们村里穷,穷得小伙子们都娶不上媳妇。水英姐的父亲强拧着把她嫁到百里之外的一个村子,为年近30的儿子换回一个媳妇。从此,人们都似乎注意到,三民哥变得忧郁了,整天沉默寡言。每到夜晚,村头的古槐下,他用笛子吹奏落子曲,以排遣内心的孤苦,向无际的黑夜诉说自己的愁思。那年冬季挖河,三民哥也去了,却再也没有回来。他因心力交瘁倒在了工地上。一颗孤独的心连同动人的笛声消失了,也永别了他挚爱的落子艺术。后来,听说水英姐回娘家时,特意跑到三民哥的坟上大哭一场……

“姐姐穿的是葱心绿,妹妹穿的是石榴红,裙子系在腰中……”

动人的落子调,迷迷蒙蒙的,像来自遥远之地,似从大地母亲胸腔里发出来的,飘荡在夜空中,充满温柔爱抚的韵味,让人似乎感知到演唱者的心灵。我起身踱出院外,却寻不到唱曲者的踪迹,只感觉从池塘那边吹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杨柳风。那歌声也仿佛随风而逝,再也听不到了。

我望着附近黑黝黝的麦海,还有远处黑的树林,暗自思忖:也许这歌声,本身就是夜魂的心曲,或者就是我们南皮乡曲风流调的神韵吧。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05期)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落子代表着欢乐、祥和、劳动、爱情,与当地人生活联系紧密,跑落子成了他们最重要的文化生活。

B. 南皮籍电影表演艺术家那番动情的话,深化了“南皮落子调就是乡音、乡情”这一主题思想,为后文作者希望推广南皮落子这一民间艺术作了铺垫。

C. 三民哥和水英姐青梅竹马,却被水英姐的父亲强行分开。水英姐远嫁,三民哥心力交瘁而死。回忆他们,我心生同情,更多的则是对水英姐父亲的不满。

D. 文章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我”对南皮落子的喜爱和赞美,字里行间,尽是“我”的深深乡土情。

2.全文三次引用南皮落子调,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理解标题“乡曲风流”中“风流”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①,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盖昔者圣人扶人极②,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或至于遗亡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③之间,牵制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亡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则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经:这里指儒家奉作经典的《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著作;②人极:此处指做人的道德标准;③影响:影子和反响,这里是指关于六经的传闻、注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      消息:音信讯息

B. 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之          贻:留给

C. 天下之耳目                  涂:掩蔽

D. 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经        贼:残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时发焉        民免无耻

B. 盖昔者圣人扶人极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 免于困穷之患                    而谁易之

D. 牵制文义之末                    而君幸赵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著述六经是受富人的启发,因为富人为防止后人把家产弄得遗亡丢失,便把家里所有的财产登记造册。

B. 作者对那种不从自己的内心去探索六经的内容实质,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的人表示不认可。

C. 作者提出了导致六经之学不明于世的三大原因:第一,尚功利,崇邪说;第二,习训诂,传记诵;第三,侈淫辞,竞诡辩。

D. 作者在尊经阁落成之时,应南大吉郡守的邀请劝诫广大的读书人尊崇六经,进而加强人文修养,重归于圣贤之道。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 是 使 山 阴 令 吴 君 瀛 拓 书 院 而 一 新 之 又 为 尊 经 阁 于 其 后 曰 经 正 则 庶 民 兴 庶 民 兴 斯 无 邪 慝 矣 阁 成 请 予 一 言 以 谂 多 士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

(2)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则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魅力

(苏)阿尔卡基·布霍夫

今天是第一次带卡佳上剧院。

打从早上起,她便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头上别了个天蓝色的大花结,神情是那样的庄重、严肃,父亲忍不住想在她那散发着香味和孩子气息的细脖颈上吻上一吻。

“我们走吧。”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点钟开灯的时候,她说,“要不,别人都坐上了位子,我们就找不到地方坐了。”

“剧院位子都是编号的。”父亲微微笑了笑说。

“是对号入座?”

“是的。”

“那别人也快坐好了。”

她的眼神是那样的焦急,父亲不得不在开演前一个小时便带她出发了。

父女俩第一个走进了剧场大厅。枝形吊灯、镶着红丝绒的包厢座位、若明若暗地闪动着光泽的大幕,使她那颗隐藏在咖啡色外衣下的幼小心脏似乎一下子停止了跳动。

“我们有票吗?”她怯生生地问。

“有的,”父亲说,“就在这儿,第一排。”

“有座号吗?”

“有座号。”

“那我们坐下吧。要不,你又会像上次在公园里那样把我丢掉的。你准会。”

直到戏开演前的一刹那,卡佳还不相信幕布真的会启开来。她觉得,现在所看见的一切足够她记住一辈子啦。

可是灯光熄灭了,周围的人立刻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把戏单弄得哗哗响,也没有人再咳嗽。幕,启开了。

“你知道今天演什么?”父亲轻声问。

“别出声。”卡佳答道,比父亲声音还要轻,“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我读过这本书。讲的是买卖一个黑奴的故事。一个老黑奴。”

从舞台上飘来一股潮味和寒气。演员们开始用一种木呆的声音读着早已腻烦的道白。卡佳抓住座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

“喜欢吗?”父亲慈祥地问。

卡佳没有吱声。值得回答这样一个多余的问题吗?

第一次幕间休息时她蜷缩在那张大椅子上,不住地轻声抽泣。

“卡佳,我的小女儿,你怎么啦?”父亲关切地问,“你干嘛哭,傻孩子?”

“他们马上要卖他了。”卡佳噙着眼泪说。

“要卖谁了?”

“汤姆叔叔。卖100块钱。我知道,我读过。”

“别哭,卡佳。人家都在看你。这是演戏,演员们演的。好了,我给你买一个蛋糕,好吗?”

“奶油的?”

“奶油的。”

“算了,”她脸色忧郁地补充说,“我哭的时候不想吃。”

她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孩子有点毛病。”邻座一个秃顶的男人一边嚼着果汁块糖,一边不满地说。

“这孩子第一次上剧院。”父亲悄悄地赔不是说。

下一幕开始了。汤姆叔叔被拍卖。

“现在开始拍卖黑人汤姆。100块钱!谁愿意给个高价?”

忽然,像是一股细细的、如怨如诉的水流,从第一排冒出来一声铮铮作响的童音:

“200!”

拍卖人放下了小木槌,困惑地望了望提台词的人。站在左面最前头的一个不说话的配角笑得打了个嗝儿,躲到侧幕后去了。“汤姆叔叔”本人用双手蒙住了脸。

“卡佳,卡佳,”父亲吃惊地抓住她的手,“你怎么搞的,卡佳!”

“200.200块!”卡佳嚷道,“爸爸,不能把它卖掉!好爸爸!”

秃顶邻座把戏单往地下一扔,低声斥道:

“我看这孩子是有毛病!”

后几排的观众开始探究地伸长了脖子。爸爸急忙抱起卡佳往出口走。她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一张泪汪汪的脸贴在父亲的耳朵边。

“喏,这场戏看得好。”走进休息室时爸爸生气地说,他两颊通红,十分狼狈,“你这是怎么啦!”

“汤姆叔叔真可怜。”卡佳轻声答道,“我不再这样做了。”

父亲瞥了一眼歪到一边的大花结和挂在眼角上的一行泪,叹了一口气。

“喝点水吧。你要愿意,我马上带你去看看他。想看汤姆叔叔吗?他正坐在自己的化装室里,好好的,并没有被卖掉。想看吗?”

“带我去吧。我想看。”

观众已经吵吵嚷嚷地从演出厅涌向走廊和休息室。大家都笑着在谈件什么事情,父亲慌忙把卡佳带到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

扎波里扬斯基已经用厚厚一层凡士林抹去了脸上的黑颜料。他的脸变得又胖又红,再加上扑粉,看起来活像一个小丑。

刚才扮演拍卖人的那位叔叔正忙乎着系领带。

“您好,扎波里扬斯基。”父亲说,“喏,瞧吧,卡佳,这不就是你的汤姆叔叔吗?好好瞧瞧吧!”

卡佳睁大眼睛朝演员的那张满是扑粉的脸望了望。

“不对。”她说。

“哦,”扎波里扬斯基呵呵大笑起来,“真的,我真的是……要不要我给你表演黄鼠打哨?”

不待她回答,他便打了一个长长的呼哨,可一点也不像黄鼠。

“喏,怎么样,”刚才的那位“拍卖人”问,“现在可以把他卖掉了吧?”

□□□□□□□□□□□□□□□□□□□□□□□□□□□□□□

1.概括小说中卡佳的形象。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析“秃顶男人”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

4.为小说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30个字,并陈述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