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高考结束后,我们一行几人经常光临县城的小书摊,从各色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
B. 你上月邮寄给我的文章已经看完,只有个别字句不甚恰当,冒昧在原稿上作了一点雅正。
C. 王教授刚刚关于气候问题的演讲可谓抛砖引玉,现在该轮到我谈谈自己的拙见了。
D. 今天是家父的70大寿,欢迎各位高朋的到来,也祝各位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下列各句中,设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本书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驻守云南边防的9位军人及其家属(军嫂)的真实故事,有维和烈士钟荐勤,军嫂徐宏等,全都是真人真事。
B. 红何小说深受回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读者的喜爱,在文学的春风化雨和文化叙事所带来的情感认同中,潜移默化地促进着民心相通。
C.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是一部以站在来华留学生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图书,是教育部面向来华留学生举办的相关征文活动的获奖文章结集。
D. 中国传统武术近年来在德国受到欢迎,究其原因,除了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武术感悟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理念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2018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流光溢彩,不仅有多种造型的彩灯吸引人们火热围观,更有各地美食、萌宠IP,精彩互动燃爆新春。
②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5分钟一集讲述一件国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将国宝以及背后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向广大现众进行了富有温情的介绍。
③我的家乡位于陕南丘陵地带的一个小步村,那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尤其到了冬季,山高水低,视野开阔,即使远离家乡也难以忘怀。
④时至今日,中国的崛起已有日共睹,我们不能满足于扮演寡言少语、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的发展优势在话语权、软实力方面应得到相称的体现。
⑤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只要问责机制真正硬起来、严起来,形成“收礼即被问责”的机制,将作风问题常抓不懈,必定功不唐捐。
⑥在刚刚结束的全市第二届新能源战略推进会上,来自相关产业的负责人夸夸其谈,纷纷对新能源的发展前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为了论述有道者即为师的观点,在阐述了对待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应有的从师态度后,紧接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对待年龄比自己小的人的从师态度。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物抒怀,将形象的比喻和议论融为一体,表现自己为国家效力的坚定意志和献身精神。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寻雍尊师①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①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中的“峭“描绘群峰之势。“碧”写所见色彩,“摩天“突出山峰的高峻壮观。
B. 首联前句写景,后句写人,景物描写反衬出了一位超尘脱俗、逍遥自在的人物形象。
C. 颈联通过对四种典型意象的描写,展现了雍尊师隐居之地的清幽,安谧与静美。
D. “语来”二字用语极省,从中可见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及他们谈吐的投机。
E. 结句着重写诗人归去的情景,“独”“寒”二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忧伤之情。
2.“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两句一向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琰字瑗度。安少子。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与从护军淡虽比居,不往来,宗中子弟惟与才令者数人相接,拜著作郎,转秘书丞,累迁散骑常侍。符坚之役,安以琰有军国才用,出为辅国将军,以精卒八千与从兄玄俱陷阵破坚,以勖封望蔡公。寻遭父忧去官,服阕,除征虏将军、会稽内史。顷之。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将军如故。又遭母忧,朝廷疑其葬礼。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悉依太傅故事先是,王珣娶万女,珣弟珉娶安女,并不终,由是与谢氏有隙。珣时为仆射,犹以前憾缓其事。琰闻耻之,遂自造辒辌车以葬,议者讥之。会稽王道子以为司马,右将军如故。孙恩作乱,加督吴兴、义兴二郡军事,讨恩。恩逃于海岛,朝廷忧之,以琰为会稽内史。琰既以资望镇越土,议者谓无复东顾之虞。及至郡,无绥抚之能,而不为武备。将帅皆谏曰:“强贼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扬仁风,开其自新之路。”琰曰:“苻坚百万,尚送死淮南,况孙恩奔衄归海,何能复出!若其复至,正是天不养国贼,令速就戮耳。”遂不从其言。恩后果复寇浃口。琰遣参军刘宣之距破恩。既而上党太守张虔硕战败,群贼锐进,人情震骇,咸以宜持重严备,且列水军于南湖,分兵设伏以待之。琰不听。贼既至,尚未食,琰曰:“要当先灭此寇而后食也。”跨马而出。广武将军桓宝为前锋,摧锋陷阵,杀贼甚多,而塘路迮狭,琰军鱼贯而前,贼于舰中傍射之,前后断绝。琰至千秋亭,败绩。琰帐下都督张猛于后斫琰马,琰堕地,与二子俱被害。诏以琰父子陨于君亲,忠孝萃于一门,赠琰侍中、司空,谥曰忠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礼悉依太傅故事/
B. 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礼/悉依太傅故事/
C. 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礼/悉依太傅故事
D. 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礼悉依太傅故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旧时在本名以外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字一般与本名含义相关。
B. 著作郎是官职名,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的官职,其属官有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等。
C. 司马是古代重要的军职,殷周时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白居易就管担任过此重职。
D. 忠肃,谥号,文中指谢琰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含有褒义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琰少有才名,不喜结交,谢琰年轻时就凭才能闻名于时;他胸怀大志,从不与堂兄护军谢淡来往,只与有才德的宗族子弟交往。
B. 谢琰具有才名,因功封爵。在苻坚之战中,他因军政才干被任命为辅国将军,与谢玄冲锋陷阵,大破敌军,因战功卓著被封望蔡公。
C. 谢琰为人至孝,不顾非议、父亲去世后,他离官守孝直至丧期结束;母亲去世后,他自造送丧车安葬母亲,由此引起议论者的讥讽。
D. 谢琰自负轻敌,以身殉国。面对逃到海岛上的叛贼孙恩,他认为不足为虑,不听劝谏;后赋兵来犯,他被下属陷害,朝廷对其忠君爱国行为予以褒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琰既以资望镇越土,议者谓无复东顾之虞。
(2)强贼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扬仁风,开其自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