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
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目前,我们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形象。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人曾经陷入迷茫。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和不屑。中国人的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
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一路向前。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这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
(节选自《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建立国家文化形象的根基。
B. 在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文化精神。
C. 对于当代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要学会向世界讲述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D. 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其他文明的特点,学会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认知主体,“他者”与“自我”的存在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性,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
B.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建成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也能将文化信息传到村一级。
C. 对于有着丰厚积淀的传统文化,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人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也有些人对其非常地轻视与不屑。
D. 中华文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创新,创新既表现在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上,也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必须要从根基、灵魂、坚守、创新、气度五个维度来进行思考与关注。
B. 当代中国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给以尊重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传统文化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维度。
C. 中华文化与世界不同文化体系不断交流互动,因此可以吸收其他文化精华,丰富自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
D. “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历来具有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不少年轻人都喜欢“独处”,一个人待在家,一个人進街看电影,一个人旅行……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两干多名青年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65.7%的受访者喜欢独处,不喜欢独处的受访者仅占18.1%;62.6%的受访者表示能在独处中受益,独处有利于自身成长;但也有54%的受访者认为过度的独处会使自己与外界脱节,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对这份调查结果你有怎样的认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保证人体代谢过程旺盛的重要因素。看野生动物世界,它们风餐露宿,觅食求生,却往往无疾而终。可见只要坚持运动,就一定能不得病。如果不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是会短命,所以人人都必须要运动。
①坚持运动也不一定不得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眼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①___,而眼睛调节焦距是通过调节眼球内晶状体的凸出来完成的。年轻时,②____,可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密度增加,弹性逐渐下降,调节的范围越变越小,③____。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张教授:
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您① 的大作,连夜② ,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 ③ ,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家风建设的话题做一下深度交流,希望您 ④ 。冒昧打扰,敬请 ⑤ !
① ② ③ ④ ⑤
A. 赠予 速读 感动 知无不言 海涵
B. 惠赠 拜读 折服 不吝赐教 谅解
C. 赠予 赏读 叹服 万勿自谦 原谅
D. 惠赠 捧读 打动 指点斧正 宽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对小学生、初中生来说,还处于打基础、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家长急功近利地让孩子钻进奥赛学科里,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害的。
B. 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 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赤壁》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首映4天半,以10147万票房和288万多观影人群,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
D. 人们普遍希望,美国作家应该以美国人的身份和精神来写作,这样才能对世界文坛的竞争和繁荣作出他们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