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各题。 告诉你个秘密 王举芳 暑热天气,便想着吃些清凉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各题。

告诉你个秘密     王举芳

暑热天气,便想着吃些清凉的菜。附近的小菜市场有家夫妻俩开的小店,专卖凉拌莱,我简单挑了几样,顺便买些时令蔬菜。蔬菜店的老板姓吴,是个憨厚的小伙儿,待人热情、实诚,我是他家的老主顾。

“姐,今天买的什么好吃的啊?”小吴问。“买了点凉菜。”我边说边挑蔬菜。

“姐,从哪家买的凉拌菜啊?”“拐过街角第一家。”我把挑好的眉豆递给他。

“姐,我告诉你个秘密。”他压低声音对我说。我有点意外,虽然彼此算是熟人,但我觉得没有熟到可以分享秘密的地步。

“姐,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哦,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他声音轻轻的。

我点点头。他声音很低地说:“姐,街角这家卖凉拌菜的,你不要买,前几天这家男人的哥哥刚死了,你知道是什么病吗?肝炎,肝炎啊!你要吃凉拌菜,去南面的那家,那家干净。”我点点头,对他道了谢,提着菜走出店门。

因为知道了那个秘密,看看手中的凉拌菜,我的胃里不由得开始翻腾,赶紧像避瘟神般,快速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

人的猜疑和想象力的后作用真是魔力无限。好些天,一说凉拌菜,我都觉得胃不舒服。

那天,去离家一里多地的农贸市场买菜,碰到刘姐,她做海鲜生意。我们住在一个小区不常见但也不陌生。

“你来买菜啊,不常见你来呢。”刘姐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我想买点百姓自家种的苋菜。”我说。

“哦,你去中间那家买,那个老太太种的菜不用乱七八糟的肥料。”我应答着,去刘姐说的摊位买了苋菜。往回走,刘姐喊住我,递给我一个板凳。

“你平时都去哪里买菜啊?”“我平时买菜就近,就去小吴那个店。”“小吴的店啊?”“嗯。他人很好,不短斤少两的,卖的菜质量也行。”我实话实说。

“哦,这样啊。我本来不想说的,可是不告诉你,我良心过不去啊。”刘姐有些面露难色。其实我不喜欢知道很多事,知道的事情太多,,有时候会增添许多烦恼。

“你可不要告诉别人。知道吗?那个小吴最近生病了,肺结核哦,那天我在医院看到小吴进了传染病区,医生说他得的是肺结核。你说小吴有传染病,谁能保证他卖的菜不会携带传染病菌啊。以后别去小吴那里买菜了哈。”

谢了刘姐的好意,往家走。忽然觉得心里沉了很多,因为知道了这秘密。

一天去饭店吃饭,邻桌全是农贸市场和小菜市场的生鲜蔬菜商户,刘姐也在,唯独不见小吴。嗯,小吴有传染病,不能叫他到这公共场合来,我这样想。

去洗手间,听到刘姐在说话:“妈,小吴想抢我们的生意,没门。我妹妹和妹夫在小菜市场卖凉拌菜,碍他啥事了?我妹夫的哥哥是得肝炎死了,这并不代表我妹夫也有病是吧?不就是南面那个卖凉拌菜的女人是他未来的大姨子吗?他会到处跟人说秘密,我们也会。你等着瞧吧,他那个店就快关门了。”

“小吴真得了肺结核吗?”

“没,是他家远房亲戚得了肺结核。我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闺女,这你可做得不对,人家小吴没得肺结核你怎么可以说人家得了呢?”

“他跟好几个人都说我妹妹家的凉拌菜不能买呢,我只是----”

“只是什么?唉,你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咱们生意人,更不能这样昧着良心做事,人心是杆秤啊,以后你要是再说人家小吴得了肺结核,我就当众揭穿你,听到没?”

“可是----”“没什么可是的,我做了一辈子买卖,从没亏欠过自己的良心。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听到她们走出来,我躲到了拐角。

原来卖苋菜的老太太是刘姐的母亲。这个秘密,却似一阵无比清爽的风吹向我的心田。顿时,眼前被滚滚暑热笼罩的世界,变得清凉、清亮起来。

(选自2017年第4期《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的叙述中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B. 小说中交代“我”与小吴“没有熟到可以分享秘密的地步”,“我”与刘姐“不常见但也不陌生”,暗示“我”对他们所说的秘密并不相信。

C. 小说注重对比照应,如“憨厚”的小吴、“热情”的刘姐与“不昧良心”的老太太对比鲜明;“心里沉了很多”则照应了“知道的事情太多,有时候会增添许多烦恼。

D. 小说借刘姐母亲之口所说的“人心是杆秤”,揭示的不仅仅是做生意的基本准则,更是做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赋予作品以积极意义。

2.小说的结尾一段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1.B 2.⑴小说结尾揭示的最后一个秘密与前两个秘密的截然不同与偶然巧合形成情节上的突转,给读者带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享受,颇为耐人寻味;⑵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传递了正能量,契合人们心理上、精神上的期待与追求,令人感动、鼓舞,富有教育意义;⑶卒章显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借助“我”惬意、愉悦的感受点明并升华主题。 3.⑴小吴的秘密——卖给“我”凉拌菜的人的哥哥死于肝炎,引起“我”的胃不舒服,初起波澜;⑵刘姐的秘密——“我”经常去的蔬菜店的小吴得了肺结核,使“我”的心情不免沉重,再起波澜;⑶“我”在洗手间无意中得到的秘密——小吴、刘姐告诉“我”的秘密都是源于不正当的竞争,而且刘姐的做法受到了同样在市场做买卖的母亲的警告,令“我”顿时心旷神怡,小说达到了高潮。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C项考核手法,BD项考核内容,其中B项,“暗示……并不相信”错误,写这些的目的是要造成“出乎意料”的结果。故选B。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小说结尾的效果的题目,答题时先答出结尾的方式,然后分析效果,分析效果时注意结合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此小说结尾揭示的最后一个秘密与前两个秘密的截然不同与偶然巧合,效果为形成情节上的突转,给读者带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享受,颇为耐人寻味。卒章显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借助“我”惬意、愉悦的感受。从主旨的角度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传递了正能量,契合人们心理上、精神上的期待与追求,升华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创造的。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在从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活动时必定伴随着一定的心理活动。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俄国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也指出:“历史科学不能把自己局限成一个社会经济解剖学,没有一件历史事实的起源不能用社会经济说明;没有一件历史事实不为一定的意识状况所引导、所伴同、所追随。”因此,史学不仅要阐述人们过往活动的内容,也应该揭示伴随这些活动的心理状况。心理史学正是基于此而兴起的史学新领域。

从20世纪初期起,不少中外学者都提出了“新史学”的思想,比如美国的鲁滨孙、中国的梁启超,他们都主张突破史学原来的界限,与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但直到弗洛伊德关于达·芬奇心理分析的著作、埃里克森关于马丁·路德和甘地心理分析的著作问世,心理史学才算正式诞生。美国心理史学的兴起是在20世纪50—60年代,7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法国的心态史学相继而起,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著作。80代以后,心理史学的相关著作陆续传入我国,对我国史学界产生了不小影响。心理史学能够在我国落地生根,也与当时国内史学界的情况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发生了整体性变化,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从以政治史为中心转向以社会史为中心。社会史尤其是社会文化史的研究需要特别关注人,不能只看到社会的变化而看不到人的变化。而在研究人的过程中,势必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人的心理特征和整个社会心理,唯有如此才能深化对社会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心理史学研究产生了许多探索性成果,出现了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第一种是关于历史上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问题;第二种是把研究视角从个别思想家转向特定人群,研究其日常意识、政治意识、民族意识等;第三种是探讨个别人物的心理特征,用心理史学的方法剖析历史人物的个性心理、思维方式、情感世界、行为方式等。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心理史学对深化史学研究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目前整个心理史学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首先,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心理史学势必要比单纯的史学研究困难一些,多数历史研究者因不懂心理学而对心理史学敬而远之。其次,传统史学研究对于史料的选择与心理史学不同,更强调客观史料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历史研究者绝不能带着感情做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历史研究者在开展心理史学研究时的思路。再次,可以进行心理分析的史料与一般史料相比更为难找,这是当前心理史学研究的一个瓶颈。

从根本上说,心理史学是史学的一种,只不过是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心理史学研究仍然要以史学方法为基础,遵循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人,但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当代人,过去的人与当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历史。但当代人与过去的人之间也需要进行心灵的沟通,这种心灵沟通是当代人学习历史的重要动力。心理史学是史学家可以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方法,是有助于当代人了解历史奥秘的科学方法。

(摘编自邹兆辰《心理史学:深化历史解释的重要方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关于历史科学的论述,是心理史学兴起的直接原因与现实基础。

B. 心理史学脱胎于鲁滨孙、梁启超等人提出的“新史学”思想,并最先在西方正式诞生。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研究方向发生了变化,为心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D. 我国心理史学研究正处于一个瓶颈时期,研究者在知识及史料选择等方面多存不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心理史学展开论述,涉及了其产生的背景、简单的历程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等内容。

B. 文章以历史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关系为立论前提,突出了心理史学在深化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C. 文章以较多的文字介绍了心理史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可以引起人们对心理史学更多的关注。

D. 本文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有较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学并不是纯客观的东西,总是与人类特定时期的特定意识相关联,这是心理史学产生的基本前提。

B. 只要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人的心理特征和整个社会心理,就能深化对社会史的研究。

C. 当代人与过去人的心理特点有很大不同,意味着心理史学在当今历史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D. 心理史学虽然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人们的心理,但仍要遵循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不能仅靠推测想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代有一代的风度,一代有一代的生活。先秦时讲君子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汉唐时讲气象,开放大度、兼容并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当代人应具有的风度是什么?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请根据下面的图示把端午节的有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查看答案

(题文)某校文学社邀请徐凡教授作报告,下面是主持人的口头介绍语段,其中有5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今天,正值我校文学社办公室乔迁之际,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徐凡教授,他是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特别是在考证曹雪芹身世方面有专长。他的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下面请徐教授作报告,大家欢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輸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彩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_____。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 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 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 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 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C.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 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