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释)① “竹叶”此处指“竹叶青”酒。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的情趣。

B. 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作者“抱病”登台,不喜饮酒,也不爱赏菊,因此让菊花“不须开”。

C. 诗人独身漂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猿猴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D. 尾联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爱国之情。

E. 本诗是抒写作者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诗歌之上。

2.“杜陵有句皆忧国”,试结合本诗分析杜甫是怎样表达忧国之情的。

 

1.BD 2.①此诗借事抒怀、借景抒情,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猿猴哀鸣,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②诗人直抒胸臆,诅咒“干戈”像逼命似的接连发生,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流露。③诗人惯于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诗人飘泊异地思亲怀乡之情在最后一联升华为伤时忧国之痛。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中内容的分析。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作者是“抱病”登台,因病戒酒,遂无心赏菊。并非不喜饮酒,不爱赏菊。D项,是直接表达作者的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故选BD。 2.试题分析:题干是“‘杜陵有句皆忧国’,试结合本诗分析杜甫是怎样表达忧国之情的。”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结合诗句描写的景物和叙事,结合杜甫形象及杜甫诗歌特点分析,从表面思乡可以分析得出忧国的情感。如答出其他合理解释也可酌情给分。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颔联写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菊花从此不须开”,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接连发生,诗人一边惋惜岁月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感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本诗答题要点包括:表现手法、内容概括、思想情感风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元凤,字申甫,徽州人。绍定元年进士,调江陵府教授。端平元年,差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丁母忧。淳祐元年,礼、兵二部架阁,以父老不忍去侧,迁太学正,以祖讳辞,改国子录。轮对,极论世运剥复之机及人主所当法天者。理宗览之曰:“有古遗直风。”

六年,进秘书丞兼权刑部郎官。丐外,知饶州。郡初罹水灾,元凤访民疾苦,夙夜究心,修城堞,置义阡,宽诛求,察诬证。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凤曰:“五谷熟则民蒙惠,此不足异也。”召奏事,辞,不允,迁右曹郎官。丞相郑清之久专国柄,老不任事,台官潘凯、吴燧合章论列,清之不悦,改迁之,二人不拜命去。元凤上斥清之罪,其言明白正大,凯、燧得召还。京城灾,疏言:“辍土木无益之役,以济暴露之民;移缁流泛滥之恩,以给颠沛之众。务行宽大之政,固结亿兆之心。”言多剀切。宝祐元年,荐名士二十余人,进尚书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仍兼侍读。亟辞,出关,不允。

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拜特进依前职。充醴泉观兼侍读。度宗即位,进少保。三年,拜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吉国公,以言罢,依旧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乞致仕,不许。四年,罢观使,以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遗表闻,帝震悼辍朝,特赠少师。

元凤之在政府也,一契家子求贰令,元凤谢之曰:“除授须由资。”其人累请不许,乃以先世为言。元凤曰:“先公畴昔相荐者,以某粗知恬退故也。今子所求躐次,岂先大夫意哉?矧以国家官爵报私恩,某所不敢。”有尝遭元凤论列者,其后见其可用,更荐拔之,每曰:“前日之弹劾,成其才也;今日之擢用,尽其才也。”所著《讷斋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宋史·程元凤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拜特进/依前职/

B. 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拜特进/依前职/

C. 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拜特进/依前职/

D. 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拜特进/依前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此处“教授”和现在“教授”有所不同。

B.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C. 疏,奏章。亦指上奏章。上疏就是臣子向宰相分条陈述的意见书。

D. 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天子死曰崩,诸侯、王死叫薨,士死叫不禄,平民百姓就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元凤是遵守孝道的人,母亲去世为母守孝;与年迈父亲相伴而不去做官;避讳祖父的名号也不去做官。

B. 政府驻地长出灵芝,程元凤认为是自己政绩好所带来的好运,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

C. 程元凤关心国家安危,为国分忧。开庆年间发生战事,他在亲笔奏章中谈到了笼络民心、注重赏罚、团结民兵等几件事情。

D. 程元凤大公无私,任人唯贤。在他任职期间一位举荐过他的世交之子向他求官而未允许;被他弹劾过的人后来又提拔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轮对,极论世运剥复之机及人主所当法天者。理宗览之曰:“有古遗直风。”

(2)有尝遭元凤论列者,其后见其可用,更荐拔之。每曰:“前日之弹劾,成其才也;今日之擢用,尽其才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蔡映洁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8月23日0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B. 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 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

C. 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D. 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提出中心论点: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

B. 本文写到了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推出的AI伦理研究计划,是为了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

C. 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D.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某些综艺节目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这样实则是混淆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是要不得的。

B. 当前概念下的人工智能会在很长时间内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人类的优势在价值观,人们应坚定自身的存在价值。

C. 我们需通过法律和政策规范人工智能,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毫无用武之地。

D. 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让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贡献力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中学一组奖励学子猪肉的图片走红网络。某中学在“2018届二诊表彰大会暨高考冲刺签名大会”上给“二诊”模考成绩排名前20名的学生,颁发5斤“猪肉”作为奖励,每一份猪肉都贴上红纸,上面写着“分享成功”的字样。

对于“猪肉奖励学生火爆网络”这件事,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列示倒,请从下列读过的小说《丹柯》 《娜塔莎》中任选其一,试为主人公丹柯、娜塔莎写一句感言。要求:(1)点评其精神品质或思想性格;(2)不超过20宇。

读《炮普》为“朗德纳克侯爵”写一句感言

示例:智勇双全显身手,赏罚分明讲原则。

(1)丹柯:

(2)娜塔莎:

 

查看答案

请给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今早7点33分,国内首枚氏营自研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西北某基地发射升空。这次发射的火箭内置数据采集系统,以大于5马赫(1马赫等于一倍音速)的高超声速飞行,最大飞行高度40公里左右,最大推力约350千牛。火箭拄照预定弹道飞行306秒,对火箭系统进行技术验证,并进行减阻杆、音爆、热密封等多项关键技术测试。这枚火箭从研发到最终的发射仅用了一年时间,所有的设计工作全部由平均年龄为“85后”的年轻团队完成。据称,这个系列的火箭主要应用于科研领域飞行验证服务,实现在地面难以摸拟的飞行环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