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约500万叙利亚人逃离了这个危机四伏的国家,由于国际社会的“捐助疲劳”逐年加剧,其中大多数人都在邻国艰难生存。
②他家的这对双胞胎兄弟关系很好,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发生过争吵,可谓是举案齐眉。周围的人们十分羡慕,都夸他们家教好。
③德国《星期日世界报》3月25日刊发文章称,有证据表明,欧洲人已经答应一贯孤傲不群的美国联合反对中国。
④北宋处士林通(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焚琴煮鹤,远离尘嚣,何等快意,何等潇洒!
⑤新近对社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将是那些腐败分子头上悬着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们插翅难逃。
⑥当他的报告结束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衰。人们对于他的敬仰之情在掌声中充分表达了出来。
A. ①③⑥ B. ③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②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描写与心上人分别时难舍难分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在《声声慢》中,李清照已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她眼里的菊花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
(3)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两句教导我们:人们各有专长,因此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大初以后阙而不录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大初以后/阙而不录/
B.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大初以后/阙而不录/
C.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大初以后/阙而不录/
D.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大初以后/阙而不录/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九流:中国古代对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个学术流派的总称。
B. 图谶:“谶”是一种神秘的预言,也就是神预示人间吉凶祸福的启示和隐语,常附有图,故又称为“图谶”。
C. 中护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军事长官名。与中都护、中领军、中监军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
D. 巡狩:指中国古代皇帝去各诸侯国巡游打猎,文中指肃宗皇帝外出游玩打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固早慧博学,为人谦和,他少年时期便显露出才华,随着年龄增长,学识日益广博,但却不拘泥于词句,为人性情宽容和气,和儒生们关系和谐。
B. 班固继承父志,因书获罪。他在父亲去世后潜心研究历史,想要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却被人举报遭遇了牢狱之灾。
C. 班固因祸得福,终成(汉书).班固下狱后,弟弟班超极力说情,加上皇上看到了他写的史书,得到皇上的赏识恩准,才得以继续著书。
D. 班固恃宠而骄,终受其害。他因文章受到肃宗皇帝宠爱,和大将军窦宪关系密切,因骄横跋扈面树敌过多,最终去官遇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 。
(2)固奴干其车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驾,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18年1月,异地就医结算累计超过18万人次,基金支付28. 54亿元。我国全面建成联通部、省、市、县四级的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重点解决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长期异地居住人员、长期异地工作人员以及符合异地就医转诊条件的人员等四类群体的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问题,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主要医疗机构全覆盖,主要信息秒级传输,社会保障卡作为唯一结算载体和凭证实现跨省通用,联网结算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实现全国统一。
我国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巩固,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和70%左右,构筑了世界上最大的健康保障工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0. 88亿。
(摘编自王君平《四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全面建成 累计结算超过十八万人次》)
材料二:
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据介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从2016年的43%下降到2017年的19%。已启动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目前已累计救治食管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等大病患者47.6万人次,救治率达到85. 6%。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国家正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和内部科学管理体制,在30个省份的68个城市全面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
(摘编自冯人綦、曹昆《我国织牢全球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
材料三:

(政策目标)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级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01月05日《2018你好!(民生视线)》)
材料四:
近期,媒体曝光了多起欺诈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案例。一些医保定点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检查、诊断、住院等环节造假,通过开具“阴阳处方”、转换病种、虚记药品和医用材料,以及虚增住院天数和用药量等多种方式,肆意骗取国家医保基金。
更有甚者,一些医保卡持有人与医院工作人员干起“双赢”的交易。根据有关规定,患慢性疾病以及需长期用药的参保患者可持特殊病种卡在门诊拿药,通过医保基金报销。一些医院为所谓的患者捏造病情、病历,医患联手长期套取医保基金。
(樊大或《伸向医保基金的“黑手”必须斩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四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全面建成,已经实现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主要医疗机构全覆盖。
B. 我国大力实施的健康扶贫工程卓有成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医疗保障网已经织成,并日益牢固。
C. 从2014年到2016年,我国残疾人社保参保率逐年上升,大病保险受益人次数据也一路攀升,多层级医疗保障体系正日益健全。
D. 媒体曝光的诸多欺诈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案例提醒我们,必须斩断这些伸向医保基金的黑手才能切实维护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我国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较之2016年下降到19%,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也已启动。
B. 从材料三的图表来看,我国大病保险受益人次的增加率和同期残疾人社保参保率提升相比明显得多。
C. 医保定点医院工作人员伙同医保卡持卡人员合谋套取医保基金的问题已经十分普遍,这源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审查不严。
D. 四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我国全民医保险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既有展望,又有思考。
3.结合材料,说说要实现“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道
王春迪
海爷好茶。
海爷喝茶讲究多,譬如泡过的茶渣,不能乱倒。府里的下人,便把茶渣倒在了门口一个废旧花坛里。长年累月,茶渣越积越厚,伸手刨半天都摸不到花坛里的土。风和日丽之时,隔好几步远,都能闻到门口一股淡淡的茶香。
有闲人给废花坛起了一个很有味道的名字——“茶冢”。
这个闲人名叫归去来,二十七八,尚未婚配,父母早逝,留有家业,为人善良本分。但他嗜茶如命,壶不离手,茶不离口,整日摆弄茶壶茶宠,也不打理家业,坐吃山空。没过几年,家业败光,所有能换钱的,都拿去抵了债,只剩一把紫砂壶,与他形影不离。
落魄之后,每每茶瘾发作,归去来便到茶馆门口蹲着,等伙计出来把那些泡过的茶渣泼掉时,他就凑上去讨一点。后来,归去来发现,海爷家的下人,常往门前花坛里倒茶渣。每逢此景,归去来遂讨要过来,装到壶里,以解茶瘾。
一天,海爷出门送客,恰巧撞见归去来在要茶渣,海爷无意中瞥见他手里攥着的那把紫砂壶,心中一惊,随即把他请进来。归去来进门后,发现桌上已经沏上一杯龙井,海爷做了一个请茶的手势,归去来没怎么吹凉,就直往嘴里吸溜,而后摇了摇头,说,茶是好茶,可惜水煮老了。海爷一笑,水还有煮老的?
归去来告诉海爷,水要急煮,听到有似风吹青松之声,即去盖,见壶底有蟹眼之泡,再去冲茶,茶汤必定鲜爽可口。沸腾太久,便过时了,用这样的水冲茶,汤老香散,色暗味涩,口感便大打折扣了……海爷来了兴致,请归去来泡茶。归去来也不推让,煮水,温杯,洗茶,出汤,并用自带的紫砂壶来冲泡。海爷喝了一盏,顿觉轻汗微出,毛孔疏散,头清身轻,两腋生风,好不畅快!
随后,海爷接过归去来的紫砂壶,瞄了一眼壶底,猛然一惊!原来,这壶竟出自紫砂大师陈鸣远之手!
当天晚上,海爷留归去来吃饭,同时还请了当地几个文人富商,海爷在众人面前,极力称赞归去来和他的紫砂壶,颇有相见恨晚之意。就这样,归去来成了海爷府上的常客。
这一天,海爷对归去来说,我看你把壶拿过来拿过去的,容易碰坏,放家里也容易失窃,干脆就放府上吧,想喝茶的时候,你就过来,我这边所有好茶,尽你享用。归去来有些不舍。可怎么也不该驳了海爷的面子,加上海爷府上好茶又多,思前想后,也就答应了。
起初。归去来想念他的壶,还常到府上来喝喝茶,把玩一会儿。海爷不忙时,也陪他坐一会儿。但后来,归去来发现,府上的人个个忙得两脚不沾地,自个儿闲着在那喝茶,也碍眼。归去来甚至觉得府里人看他的眼神和以往都不一样了。
于是,归去来越发去的少了。可归去来念念不忘那把壶。每每看到它,就像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喝完茶,走的时候,总会红着眼睛回头看上几眼。归去来想把壶偷偷拿回去,但觉得那样做不合适,便想找个机会,跟海爷说一声。
不巧,海爷因为生意,由远门去了。于是,归去来日思夜想,寝食难安,好不容易入睡,不是梦到茶壶被人抢走,就是梦到茶壶被人打碎,醒来便伤心不已。
归去来很怀念以往在茶冢前讨要茶渣的生活。
入冬之后,归去来感染了伤寒,他身体底子薄,又缺人照料,没等到海爷回来,归去来便去世了。
归去来死后,海爷心里似乎有些释然,便常常拿出归去来的那把紫砂壶泡茶,但海爷发现,无论冲泡得多么讲究,也喝不出当初和归去来在一起时的那种滋味。
(摘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归去来形象的描绘只是客观地呈现,没有因为他“善良本分”而赞赏,也没有因为他“不打理家业,坐吃山空”而批判。
B. 在作品中,归去来与壶形影不离,海爷见到壶爱不释手,因为壶二人成为朋友,所以紫砂壶是一条明线,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归去来很怀念以往在茶冢前讨要茶渣的生活,是因为那时心爱的茶壶属于自己所有。
D. 作品语言质朴,手法多样,情节波澜起伏,形象立体饱满,主题耐人寻味,这源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对生活深切的感悟。
2.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以“茶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既有因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这一点构成了各民族文学艺术的个性特征;又有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情感方式的一般规律而形成的共同性,这是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得以相互影响,渗透和交流的重要前提。作为揭示世界人生的悲剧性因素,丰富和发展人类情感生活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世界各民族的悲剧艺术之间也体现着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规律。
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仅以悲剧性戏曲为例)
第一,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
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第二,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有的作品还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
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
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选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西方悲剧艺术之间的差异是由中西方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的不同导致的。
B. 民族精神的差异使得中国古典悲剧主人公和西方悲剧主人公对待现存秩序的态度截然不同。
C. 中国古典悲剧讲究“悲欢离合”“苦乐相错”和“大团圆”结局,而西方悲剧则一悲到底,以死亡或毁灭为结局。
D. 中国古典悲剧注重塑造贫民形象所以没有英雄形象,而西方悲剧则因为过于关注英雄形象,所以没有贫民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中国古典悲剧和西方悲剧的比较放在中西方文学比较观下来审视,认为民族精神的差异是两者区别鲜明的关键。
B. 在具体阐述中国古典悲剧和西方悲剧的区别时,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民族精神”差异这个关键因素。
C. 在中西方悲剧的第二个对比中,作者从戏剧结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突出了美学思想的不同对中西方悲剧的影响。
D. 文章的结构是按照总分结构展开,开头两段为总写,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情感方式的一般规律而形成的共同性是中国古典悲剧艺术和西方悲剧具有共性的原因之一。
B. 中国古典悲剧人物无法摆脱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性格内向,而西方悲剧人物性格则因其文化特点而显外向。
C. 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决定了哈姆雷特等悲剧人物形象命运的坎坷、悲凉、苦难深重。
D. 西方的悲剧主角多是神化英雄或帝王贵人,因而,如果从某些西方戏剧理论家的角度来看,一些中国古典悲剧不符合悲剧的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