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对仗都是律诗的核心。对仗这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对仗都是律诗的核心。对仗这一形式有一个从无心插柳到有意栽花,由古朴浑厚到典丽细致的漫长的演变过程。谢榛曾指出:“《古诗十九首》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属对虽切,亦自古老。六朝惟渊明得之,若‘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是也。”但陶句声律还不对仗。只有经过沈宋声韵理论的建立,以及初唐人的创作实践,律诗才把平仄和对仗结合在一起。所以,王世贞说:“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

②对仗是汉字的特产,举世公认。但这一形式的产生,根本上还是在于客观世界本来就具有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刘勰说“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所以,人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就“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所谓“自然成对”,正是客观世界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客观反映的结果。而以包含矛盾的形式一一对立统一的对仗反映对立统一的事物,就体现着朴素的辩证法。世界充满着矛盾,每一个正视现实的作家必然会发现这些现象并反映它们,尽管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而对仗又是如此明显地提出了这种要求和提供了这种形式。

③可以认为,对仗是修辞上的对立统一的表现手法。它既可以对立形式统一对立的双方,也能以矛盾的形式反映同一的事物,从而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刘勰所谓“正对为劣,反对为优”,就是因为反对揭示了矛盾,因而容易把握本质。而反对,在“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的客观基础上,更有着辨证思维的依据。

④可见,对反对应提高到哲学范畴来认识。我国古代哲学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老子》第二章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充满了辩证的观点。《周易》中的乾坤、阴阳、尊卑,以及天人、形神、名实、本末、体用、刚未、善恶等,无不是对立统一的范畴。以辩证思维指导文学创作,无疑是艺术辩证法的体现。当然,艺术辩证法不仅表现于对仗这一特殊形式,而且广泛存在于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

⑤然而,对仗或对偶在初期更多是纯形式的产物。它要求的是句式的整齐、节奏的铿锵、音律的和谐,着重形式美。骈文是对偶极端化的产物,对偶成了粉饰现实的工具,而不是揭露矛盾的武器。对仗到唐人手中方显出战斗性和深刻性。盛唐诗人常常运用对仗这一形式来概括或揭露大千世界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唐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才使以近体诗为代表的唐诗的艺术成就达到空前的高度。

(节选自刘明华《论杜诗的对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讲究句式、节奏、音律的对仗是汉字的特产,也是古代诗歌的核心。

B. 正对和反对都属对仗,但只有反对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体现辩证思维。

C. 作家“心生文辞,自然成对”,其本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客观现实在文学作品中得到的反映。

D. 对仗和对偶在初期都是纯形式的产物,只是后来对偶成了粉饰现实的工具,而对仗则成了战斗工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引用谢榛的论述,是为了证明对仗有一个由古朴浑厚向典丽细致演变的过程。

B. 最后一段通过骈文与唐诗的对比,指出艺术辩证法才是近体诗成就达到空前高度的根本原因。

C. 文章以哲学的思想来剖析文学创作中所具有的艺术辩证法现象,高屋建瓴,深刻透辟。

D. 文章从对仗的演变、产生、表现形式谈到其与艺术辩证法的关系,条理清楚,思维缜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沈宋建立的声韵理论及初唐人的创作实践,对仗可能就不会与平仄结合在一起。

B. 以对仗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中对立统一的事物,就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体现。

C. 唐诗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跟唐人运用对仗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无关系。

D. 如果骈文能够运用对仗来概括和揭露大千世界的矛盾,就能创造出跟唐诗一样的艺术成就。

 

1.C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偷换概念,原文说“对仗是律诗的核心”。B项,表述绝对化,原文说反对“容易把握本质……更有着辩证思维的依据”。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对仗或对偶在初期更多是纯形式的产物”。而且,对偶对仗本是一物,只是在魏晋骈文中成了粉饰现实的工具,而到了唐人那里就显出战斗性来了。故选C。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最后一段没有进行骈唐对比。近体诗成就达到空前高度的根本原因不是艺术辩证法,而是唐人运用了艺术辩证法后才使近体诗成就达到了空前高度。故选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盛唐诗人常常运用对仗这一形式来概括或揭露大千世界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唐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才使以近体诗为代表的唐诗的艺术成就达到空前的高度”分析,推断过于绝对化,艺术成就的高下并不只取决于对仗一种。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度汉字----“戏”

理由:

一.中国有戏。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首飞、“悟空号”探测到疑似暗物质、“墨子号”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雄安新区横空出世……

二.人们更爱“老戏骨”。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有太多的戏精上身,有太多的人设一夜崩塌,只有少数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守得住初心。

三.全民“游戏”。或“王者农药”或《绝地求生》娱乐无可厚非,但我们在太多 情上缺乏游戏精神,却又在太多事情上太过儿戏。

上述理由你赞同哪一条?请谈谈你的观点,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紫砂壶成型过程的简要框架,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某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为加大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的需求,拟招聘10名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待遇报酬从优。具体要求如下:语言、文学、政治等文科专业毕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40周岁以上;工作态度认真,教学效果高质量;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意向的老师请从我校校园网下载应聘教师信息表,填好后发至邮箱huanyinge163.com。截止日期:5月20白。欢迎各位老师到我校高就。

           改为           ;②           改为          

           改为           ;④           改为          

           改为          

 

查看答案

下列画线诗句的意境,与“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一句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B. 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

C.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D. 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也可衡量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B. 一段时间以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

C. 基于当前世界形势和各方期待,此次在中国杭州举行的G20峰会确定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D. 程建强通过各种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收受贿赂,案发后,检察机关查证其共有家产1600余万元人民币,14余万美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