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国家相关部门应设法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国家相关部门应设法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B. 为了长久的和平,我们必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思考如何避免战争不再发生。

C.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各级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D.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可以说“降低价格”,但“流通环节”不能搭配“降低”,可改为“降低药品的价格,打通流通环节”。B项,“避免战争不再发生”多重滥用否定词造成否定不当。把 “避免战争不再发生” 中的“不”去掉。C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成分残缺,滥用介词使得主语缺失,把“随着”去掉。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都有所增加,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B. 策划人必须对他所从事的项目的具体特征了如指掌,并且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本质特征,才有可能达到目无全牛的境界。

C. 近百年来,自私的人类对地球上动植物的生杀予夺,导致了今天环境的一步步恶化。

D. 老师常教育学生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能甘于人后,要一马当先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百舸(gě)      长篙(gāo)      徜徉(cháng)

B. 半晌(xiǎng)    江堤(tí)       苇草(wěi)

C. 纶巾(guān)    脑髓(suǐ)      罗绮(qǐ)

D. 庇佑(bì)      盘桓(huán)     下榻(tà)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致。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不免流露出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怀秦髯

李 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注:①秦髯:秦观之子,作者好友。②物物:指园子里的所有景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时值清明,雨后放晴,首联不仅写出了春天气候的倏忽多变,而且从春天轻柔的雨声中,写出了盎然春意,这为全诗抹上一层亮色,直启下两句。

B. “花如解语迎人笑”使用了借喻的手法,写出了一派明媚景象、蓬勃生机,表现了人们的欢愉之情。

C. “草不知名随意生”,虽是无名小草,但处处映人眼帘,烂漫无边、新翠欲滴,春天的气息非常浓郁。

D. 颈联笔锋一转,尽管春天如此妩媚,人们都为春天的到来而心情欢快,但诗人因年事渐高,游兴阑珊。

E. 本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杜甫的诗风类似,且善于以明白晓畅之语创造出新的意境,寓警奇于平淡。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B.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谢:感谢

C.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诈:欺骗

D. 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款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及没有官爵的地主。

B. 观,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秦国国君没有选择在大殿接见赵国使节蔺相如,而是选择在一个台观接见他,表示秦对赵使的不尊重,故不在朝廷里接见。

C.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有:有……的权利;司:即“主管、管理”。

D. 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唤接引,并延引宾客上殿,是我国古代外交上常见的、一般的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 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识破蔺相如的目的,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

C. 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4.请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