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本校现缺副校长一名,您是否愿意来敝校高...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本校现缺副校长一名,您是否愿意来敝校高就?我们将为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B. 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足令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除而迎。

C. 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有什么想法姑妄言之即可。

D. 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如蒙应允,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

 

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我们将为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显得不谦虚;B项,“扫除而迎”一般用于自己迎接客人的用语,不能用于别人;C项,“姑妄言之”意思是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道理,一般用于自己发表见解时的客气用语,不能用于别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评价一场展览的成功,很重要一条标准就是到底与参观者互动如何;这两次展览的知晓度不高,而且经典原作不足,效果不是很理想。

B. 在“雪龙”号进入北极圈后,科考队将在楚科奇海进行综合调查,回收一套沉积物捕获器,并完成4~6个冰站的多学科综合考察任务。

C. 作为曾经的大唐古都;西安也就是历史上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可说堪称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之地。

D. 最近十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连笑这样的实力强劲的年轻棋手,帮助中国围棋在国际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老大地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初出茅庐的时候,常常被对手的奚落及小动作激怒,但现在他对此已经敬谢不敏,在足球场上从容不迫,一次次将足球送入对方的球门。

②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以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

③如何让作文语言出彩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借花献佛,即巧妙地引用诗词,用诗词“亮化”文章的语言,丰富文章的内容。

④正常的社会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犹如布帛菽粟一样不可缺少:一个人从上学到就业、退休,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⑤刘秀在位时,西域诸国主动要求“内附”,希望东汉政权出兵西域,否则他们只能被迫投靠匈奴了,但刘秀面对左支右绌开疆拓土的机会不为所动。

⑥许教授把金钱看得很淡,安于清贫,生活极其俭朴,可精神上却十分富有,他专心治学,孜孜砣砣,成为闻名中外的学术大家。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月烘托举酒话别气氛的诗句是“主人下马客在船,_______________。(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从味觉和视觉对山间“四时“中的春夏进行描写的名句是“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而“今之众人”却“耻学于师”,所以更加愚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 “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久病初愈,精神健旺,宾客满堂,诗人喜形于色。

C. 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 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奖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今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今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兴兵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B.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C.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月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D.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指古代的大学。明朝时,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B. “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C. “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D. “洪武“,即明太祖的年号,明朝第一个年号,有洪大武功的含义,张显武事之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 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 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 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

(2)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