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 单于壮其节
C. 宁许以负秦曲
D. 且庸人尚羞之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明年复攻赵
B. 请毕今日之驩
C. 公车特征拜郎中
D. 汉亦留之以相当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 决负约不偿城
C. 空自苦亡人之地
D. 与旃毛并咽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状写眼前之景,下阕怀古抒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直抒胸臆,把所有的凄苦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之。
(4)《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
(5)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6)《定风波》词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充满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将士出征前沉着、冷静的情态。
B.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声”“月斜”等意象,营造出了清冷肃杀的意境。
C. “雁门西,青海际”,是指宋金两国军队正在雁门关、青海湖一带作战。与“梦游处、不知何地”一句相照应。
D.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E. “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
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B.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C.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D.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妾:是我国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产物,主要指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B. 士大夫:是我国古代对社会上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一般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社会上层文化的创造者。
C.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等义务。
D. 客:指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达官贵人作为自己地位和财富的一种象征,他们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对用兵之道很是了解,但他为人自大轻浮,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他的父亲并不看好他。
B. 赵括的母亲看事物有远见,知道赵括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才能,当赵王要赵括带兵打仗时,她是持反对的意见。
C. 廉颇因为在燕赵之战中有功,赵王赐给了他信平君的封号,但赵王并不真正相信他,只让他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
D. 廉颇失势时,他的门客离开他,得势后又回来归附他,从这可以看出,当时门客与主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2)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