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 管见所及

②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③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个别地方酿出了一届领导班子近三成被查、“政治塌方”的恶果,让人痛不欲生

④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但一场小雨却不期而遇,淅淅沥沥,既洗去了笼罩在宜宾的雾霾,也带给人们清凉滋润的感觉.

⑤武汉一名小学生在参观鄂州市博物馆时,发现该馆保存的编钟中,钮钟和甬钟文字介绍弄错了,存在指鹿为马的嫌疑。

⑥校园暴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一方面会纵容施暴学生,使其逐步走上歧途;另一方面也会使受欺凌学生雪上加霜,造成二度伤害。

A. ①⑤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管见所及: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常用于自谦,用于此处不当;青眼有加:表示对人的赏识或喜爱;痛不欲生:悲痛的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此处应用“痛心疾首”;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此处可改为“不期而至”;指鹿为马: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正确;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 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 “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 “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

E. “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之翰字维周,祁州人。之翰少笃学,家贫,客游单州,防御使刘乙馆于门下。乙徙钱塘,之翰随寓其郡。太平兴国四年,举进士,不得解,诣登闻自陈,诏听附京兆府解试。明年登第,解褐大理评事、知临安县,三迁殿中丞,通判洺州。

契丹入寇,之翰募城中丁壮,决漳、御河以固城壁,虏不能攻。吏民诣阙求借留。召还,迁太常博士,为河东转运副使,徙京西转运副使,改工部员工外郎。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平,还任。

之翰尝荐李宪为大理丞,宪坐赃抵死,之翰当削三任。时副使郑文宝议城清远军,又禁蕃商货盐,之翰心知其非便,以文宝方任事,不敢异其议。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寻复旧职。会调发刍粮翰灵州,诏分三道护送,命洛苑使白守荣、马绍忠领其事。之翰违旨擅并为一,为李继迁邀击于浦洛河,大失辎重。诏国子博士王用和乘传逮捕,系狱鞠问。之翰坐除名,贬许州司马。明年,起为工部员外郎、同勾当陕西转运使。真宗即位,复吏部员外郎,充转运使。以久次,召拜礼部郎中,赐金紫,复遣之任。

咸平元年,以疾命国子博士张志言代还。未几,复出为京西转运使。先是,朝廷议城故原州以张守备,之翰沮罢之,其后西鄙不宁,修革为镇戎军。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三年,授广南西路转运使。会广州索湘卒,就改太常太卿、知州事。之翰无廉称,又与转运使凌策不协,阴发其事。五年,徙知永州,未行,卒,年五十七。

(选自《宋吏·卢之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B. 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C. 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D. 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开始做官。褐,可以用来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 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 贼,古时指偷东西的人,而一般称严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坏人为盗。

D. 金紫,唐宋时将金鱼袋及紫衣称为金紫,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也可用以指代贵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之翰少时家贫,读书专心刻苦。他年轻时虽然家庭较为贫穷,但喜欢读书,专心好学,刻苦勤奋,后在单州被防御使刘乙收为门客。

B. 卢翰御敌有方,受到众人拥戴。他在任期间,恰逢契丹入侵,他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当地官员百姓到朝廷请求他留任。

C. 卢之翰畏惧权贵,处事不当被贬。他明知郑文宝的一些做法不太恰当,却惧其职权而没有提出异议,后在运送粮草时违背朝廷旨意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贬官。

D. 卢之翰长久任职,担任多种官职。他任职期间一向廉洁奉公,又因任职时间较长,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因病离职回到朝廷,不久又出任京西转运使。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

(2)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

 

查看答案

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移情于物表达即使见到壮美远山依旧心中有愁有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是作者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使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地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查看答案

阅读《张衡传》,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范晔《张衡传》

1.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妙尽璇机之    B. 吾得事之

C. 单于其节    D. 宁许以秦曲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不好交接俗人”中“交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既至匈奴,置遗单于    B. 武父子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C. 宣言曰:我廷见相如初,必辱之    D. 初立,恐汉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 《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 “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查看答案

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对文中加线的“其余的”和“各自走散为”中两个“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是”的意思不一样,前者表判断,含肯定语气;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 两个“是”的意思不一样,前者含有“凡是”的意思,后者是近指代词,相当于“这”。

C. 两个“是”的意思一样,都表示近指代词,相当于“这”。

D. 两个“是”的意思一样,都含有“凡是”的意思。

2.第二段文字中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喻证法,其中对“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的比喻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鱼翅”和“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B. “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的部分。

C. “鱼翅”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烟枪、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D. “鱼翅”和“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3.对第三段画线句子“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 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 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 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4.对待包括外国文化在内的古代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是“占有,挑选”,文中“挑选”是如何体现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