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移情于物表达...

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移情于物表达即使见到壮美远山依旧心中有愁有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是作者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使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地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以及“岑”“簪”“螺髻”“憔悴”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张衡传》,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范晔《张衡传》

1.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妙尽璇机之    B. 吾得事之

C. 单于其节    D. 宁许以秦曲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不好交接俗人”中“交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既至匈奴,置遗单于    B. 武父子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C. 宣言曰:我廷见相如初,必辱之    D. 初立,恐汉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 《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 “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查看答案

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对文中加线的“其余的”和“各自走散为”中两个“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是”的意思不一样,前者表判断,含肯定语气;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 两个“是”的意思不一样,前者含有“凡是”的意思,后者是近指代词,相当于“这”。

C. 两个“是”的意思一样,都表示近指代词,相当于“这”。

D. 两个“是”的意思一样,都含有“凡是”的意思。

2.第二段文字中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喻证法,其中对“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的比喻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鱼翅”和“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B. “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的部分。

C. “鱼翅”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烟枪、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D. “鱼翅”和“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3.对第三段画线句子“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 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 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 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4.对待包括外国文化在内的古代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是“占有,挑选”,文中“挑选”是如何体现的?

 

查看答案

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B. 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C. 词的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一派祥和欢乐。

D.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否定季鹰之“归”,表明作者很难忘怀国事,弃官归乡)

C.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作者鄙弃许汜谋私享乐,表明自己渴望建功立业)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A.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