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一位家长说:“感谢问老师三年来对令郎的悉心教...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一位家长说:“感谢问老师三年来对令郎的悉心教导,令郎能够考上浙大这样的985大学,是您辛勤培育的结果。”

B. 这次引进外资的事情办得很糟糕,经过这几天的认真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还望您能海涵。

C. 某位作家赠书给大学同学说:现奉上鄙人力作一部,才疏学浅,书中谬误之处甚多,还请斧正。

D. 刚才令狐主任关于城市发展的一番话抛砖引玉,大家积极发言,使我深受启发,我会仔细领悟大家提出的建议。

 

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项,“令郎”用来尊称对方的儿子。此处称自己的儿子,使用不当。C项,“力作”指精心完成的功力深厚的作品,用于自身则不够谦虚,可改为“拙作”。D项,抛砖引玉”是谦辞,用于他人不恰当。B项,“海涵”指大度包容(用于请人原谅时),表示请对方宽宏大量原谅自己,使用得体。使用正确。该题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讴歌了普通劳动者,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B. 2017年12月14日,那位写《乡愁》的桂冠诗人走了,余光中虽然远去了,但他留下的作品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C. 1月中旬,先后有两家航空公司在飞行过程中,允许乘客使用开启飞行模式的手机。民航解禁手机,体现的是对科学和用户的尊重。

D. 近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陆续宣布停止自学考试等继续教育的招生,令很多人担忧自学考试要被彻底“淘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遍布大街小巷的扫码支付,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为准入门槛太低、安全隐患层出不穷而受到监管者的关注。

②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在无锡进行,在男团半决赛中,中国队兵不血刃,以3:0轻松战胜中国台北队,轻松晋级男团决赛。

③黄旭华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核潜艇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④我们在文翰苑小区大门内的宣传栏内看到,大红题字十分醒目:外出时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室行窃。

⑤医生说,有些人一有小病就大量服用抗生素,这不仅会破坏人体的正常菌群,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这种做法实际是在“抱薪救火”。

⑥曹雪芹创始了自叙传性质的小说,但也不敢明目张胆说是自叙,他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以空空道人和“石头”的故事为假托。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南录后序》命名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注)①大历元年,岑参随杜鸿渐入蜀平乱,这首诗写于行军途中。②持衡:比喻执掌权柄。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杜相公接受平叛重任,意气奋发,离开长安,率大军向蜀地进发。

B. 入蜀的路途遥远,充满艰险,将士们即使被雨水所淋,仍然兼程行军。

C. 颔联和颈联写人蜀部队昼夜艰苦行军、跋山涉水,终于如期到达蜀城。

D. 尾联表明作者希望杜相公迅速平定叛乱,不负朝廷的重托与百姓的期望。

E. 作者在赞扬杜相公为国建功的同时,希望自己也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2.“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一联写景抒情独具特色,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旦非我也岁也是何是于刺人而杀之貝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D.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多是王侯自称的谦称。

B.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 孝悌:就是指在做人方面孝敬父母和兄弟姊妹。

D. 黎民: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展开,孟子在对话中多用比喻,说理生动深刻,体现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国思想。

B. 文章的首段先写梁惠王质疑,为后文答问做铺垫。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梁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的道理。

C. 本文从正面论述“仁政”的措施和好处,并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的观点,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

D. 文章气势恢宏,环环相扣,彰显了孟子“兼爱非攻”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