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摘录,请根据文体特点,找出每条摘录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年彩虹”赵州桥,我是导游小李,我将鼎力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3)你寄来的特产我笑纳了,这些家乡特产,让我忆及你对我一贯的关心,不胜感激。(便条)
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及饭卡等物,请失主前往学生处找李干事认领。(招领启事)
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弩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犹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呢,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本来,( )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派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____。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____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了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改动)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又何必那样呢?
B. 因为这个人世大罗网根本逃不掉,又何必那样呢?
C. 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
D. 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这个人世大罗网逃不掉。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云流水 烜赫一时 沽名钓誉 奉为圭臬
B. 闲云野鹤 不可一世 沽名钓誉 顶礼膜拜
C. 行云流水 不可一世 矫揉造作 顶礼膜拜
D. 闲云野鹤 烜赫一时 矫揉造作 奉为圭臬
3.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B.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C.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美表达出来了,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认为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而他回避廉颇的内在原因是“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高潮之后戛然而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衡传》中张衡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作了《二京赋》的社会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其写作目的是 “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
画鹘行(节选) 杜甫
乌鹊满樛枝①,轩然②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③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注)①樛枝:向下弯曲的树枝。②轩然:骚乱貌。③粉墨:绘画用的颜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一幅画鹘之作,诗人之神与画中鹘鸟之神相融通,进而创造了超越于原画的新境界。
B. 诗歌描写画中之鹘侧头而看青霄,因囿于纸上而无法奋飞,故希望如其他的禽鸟一般翱翔于天空之上。
C. 诗人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画中的鹘鸟翅膀如同刀剑,体现了鹘鸟的神骏,可以超越于世间凡尘。
D. 诗人描写完画中之鹘后,又进一步想到了于云沙之际腾举的真鹘,想象其羽毛与空中的云雾融为一体。
2.顾随认为杜诗“情感复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稚,哀帝时为广平太守。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余,更始①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余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书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更始:此处代指汉更始帝。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B.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C.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D.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在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B.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成型于秦汉时期。
C. 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统治权。《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秦国丢失了一只鹿,天下人共逐之。
D. 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彪沉静庄重。更始帝败,三辅大乱。年仅二十余岁的班彪面对战争时局,冷静对比分析了秦汉兴废之不同。
B. 班彪善议时政。他认为,天下百姓念想汉朝的恩德,打着刘氏的旗号,政权一统是大势所趋。
C. 班彪心系汉室。他痛恨隗嚣的狂言,感叹时局艰难,写了一篇《王命论》用以感动隗嚣,可隗嚣始终不觉悟,并因此避走河西。
D. 班彪志行高洁。他置身于危难动乱之中,行为不逾越道义,言语不背离正轨,守志不背弃他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
(2)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网络电视又称IPTV(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它基于宽带高速IP网,以网络视频资源为主体,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网络电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电视以网络为基础按需观看、随看随停的便捷方式。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摘编自《2016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三:
中国网络视频市场的营收版图中,虽然已经有了会员服务、付费点播、终端销售、游戏联运、版权分销等模式,但广告仍是最主要的盈利手段,虽然近年来广告收入所占比例比起最早的90%以上已经有了大幅下降,但基本仍然维持在70%左右。
也正是因为如此,年初遨游推出可以快速跳过视频内容中的贴片广告,具有“马上看”功能的浏览器,此举立刻引发各主流视频网站的严重不满,警告信、律师函不断,优酷、土豆和搜狐视频甚至一度全面封杀遨游——屏蔽所有的遨游浏览器用户。(摘编自《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报告》)
材料四:
现阶段,我国网络电视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版权问题。网络电视为了吸引大量的受众,提供了大量没有版权限制的电影或电视剧,或者分享了很多盗版电影和电视剧。然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风波,版权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就出现了不少网络电视平台因视频源版权问题导致突然停止运营的情况。
再有,就是我国网络电视在内容上是缺乏创新的,缺少原创内容,尤其是各地广电旗下的网络电视台,基本上是以播放电视频道内容为主。目前很多网络电视平台存储的节目资源都比较少,很难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收视需求。
此外,网络电视发展起步晚,相关新媒体政策、法规不完善,容易导致行业监管出现“一刀切”现象。受我国传统电视产业环境的特殊影响,用户无付费基础,尤其是很多中老年用户,他们对网络电视消费本身有排斥与不理解心理。这都是制约网络电视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摘编自刘瑾《浅析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网络视频自2008年到2016年,使用率最低时为62.1%,最高时为73.2%,虽然有起伏,但总体上变化幅度并不大。
B. 从2008年到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近8年的时间里在2亿多用户的基础上增加到了5亿多。
C. 2008年至2013年,中国网络视频处于黄金发展时期,而在2014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增长率却呈现断出崖式下跌。
D. 从2008年到2016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逐渐增大,但增长率逐年下降,这说明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已趋于饱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新的网络电视模式中,只要人们拥有了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显示终端,即可随时随地享受互动电视服务,获得交互式观影体验。
B. 过去的电视观看模式下,用户处于被动地位,而新兴的网络电视则扭转了这一局面,使用户能够更加自由地掌控观看时间与进行节目选择。
C. 中国网络视频的营销规模近年快速增大,盈利手段也更加丰富,所以虽然广告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但近年广告收入已然大幅下降。
D. 由于网络电视平台分享了很多盗版电影和电视剧,常因版权问题导致突然停止运营,因此用户对网络电视消费本身具有排斥和不理解心理。
3.为应对网络电视高速发展的形势,请为相关各方提出适当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