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二: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材料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四: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

B. 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 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

D. 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E. 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

3.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C 2.AC 3.①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②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③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④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D项,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E项录取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 3.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回答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首先在文章中找到题干中的句子,进而可以确定答题区间,答题区间就在句子的周围。抓住关键句子,对评价性的句子直接选取,对描述性的句子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材料三“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表明高一新生首先要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各省规定不同,考生要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表明高一新生要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闯  滩

许  畅

一条船从对面芦苇丛中荡出,八九只鸭扑打着游开。“二哥!”天南朝船上挥手。他是来接外出闯滩的二哥的。

远处是一个低矮的小山坡,山坡上是一幢黄泥筑的房子。门前光秃秃的,长着一些棕黄的草。只有一棵歪脖子树立着,是好多年前雷打断的。

二哥回家一坐下,天南就递给二哥他卷的烟:“尝尝吧。”二哥很久才注意到天南递过来的烟。“啊,好。”他的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爹的相片上。

“二哥,今年我可十六了。”

二哥拍拍天南,微笑着说:“是,天南长大了,看上哪家姑娘了吧?”

“才不是,我想跟你一起去闯滩。”

二哥把烟一抖,面容一沉。

天南站起来,他今年长得特别快,像春笋一样往上蹿。

天南举着手臂,臂上的肌肉凸出:“不信你捏。”

“不行。你不知道有多危险,大哥已经没了!”

“你不让我去,你自己就行!”天南瞪大眼睛,可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

“家里只剩咱两个了。”二哥叹了口气,进屋去了。

晚上天南跟二哥背靠背睡。二哥压低嗓音叫:“天南,睡了吗?”

“还没。”

“这次去做生意,货被人半路劫走了。”

“啊!”天南惊呼,“怎么会这样?”

“路上碰着一个怪人,说咱家四代以后都不得闯滩。”

天南许久没回话。他们家很早就有先辈闯滩,至此时正好四代。天南一时非常惊悚。

“那人大约是算命先生,在途中问我们讨水喝。”

“咱家的经历他都算出了?”

“这倒没有。”

“那一定是胡说的,我才不相信。”

“就算这样,我也不会让你去冒这个险。”

天南想这莫不是二哥唬他的吧?可万一是真的呢?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了。他盘算着明早去镇上把烟卖了,然后找人算算。

天没大亮,天南就起床了,把烟条放进背篓里。二哥不知去哪儿了。

烟条没到正午就卖完了,他把钱装进袋子里扎好。可一时不知找谁去算了。他们家的事这镇上谁都知道,任谁都能算出来。

天南一路想一路走,走到河边上,又白又肥的鸭子在河里游着。一只只船泊在岸边,也不知以后开向何方。

他从袋子里摸到昨天二哥搁在桌旁的小老虎模样的口哨,然后怕别人听见似的吹起来。

“呜?呜?”

楼上的人探出头来:“哪家的?”

“我是天南。”天南没有看楼上的人,对着河大声喊:“我是天南!”

“喂。”一个人拍拍天南的肩膀,是二哥以前的雇工。

“你二哥回来了?”

“是。”天南看着他苍老的面孔很亲切。

“回来了就好,我现在的主人请你上去坐坐。”

“哪个?”

“楼上的。现在去闯滩可都归他管。”

天南一下子失了兴趣,二哥一定欠了那人很大一笔钱吧。可是若二哥不让他去,跟楼上的人闯也不是不可以。

正在天南犹豫不定的时候,他听到二哥喊他。

二哥走上前说:“打扰了,日后再来拜会!”天南刚想说什么,二哥就揪了他一下。

二哥拖着他越走越远,他频频回头。那个人还站在河边。

“只要我在你就别想去闯滩。”二哥的手温热,天南不答话。

“听到没?”

“嗯。”天南不甘心,扭头又往回望。

他其实信二哥的话,但天南就想去试试,他认为男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

他摸摸袋子里的钱,差不多再攒上一年他就可以撑船去外面了,他内心隐隐跃动。

河边好像又有船靠岸了,有些喧哗。天南抬起头来:我是天南,我才不怕。

等人们散去,大河又恢复了宁静。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永远没回来。天南在等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在等这样一个回来的时候。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寓意深刻,“门前光秃秃的”暗示了家中人丁凋零的境况,与后文二哥所说的“家里只剩咱两个了”相呼应。

B.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简短而富有深意,如二哥“啊,好”的语言描写就写出了二哥的心不在焉,体现了二哥和天南之间存在隔阂。

C. 天南吹口哨的情节看似毫不经意,实则精心为之,“呜?呜?”的哨声引出了“楼上的人”“二哥以前的雇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 尽管有霎时的犹豫,但可以看出天南是个有决心、有计划的人,即使二哥不同意他外出闯滩,他也要努力攒钱,到外面去闯一闯。

2.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分析这两处写“船”的作用。

(1)一只只船泊在岸边,也不知以后开向何方。

(2)河边好像又有船靠岸了,有些喧哗。

3.小说为什么要以“闯滩”为标题?请结合小说全文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徽学的学科及学术价值

尽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徽学有一个被人们不断认识、熟悉、理解、接受和深化的过程。但是,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兴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他还论及了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赎、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和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等五项发现,认为:“此等发现物,合世界学者之全力研究之,当会产生新的学科。”

如今,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明清档案学早已创立了各自的学科研究体系,并为学术界 所广泛接受和认可。而徽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则形成较晚,它的创立,主要得力于20世纪40 年代后期以来至今徽州近50万件原始文书的大规模发现。加之有包括徽州族谱在内的9000 余种徽州典籍文献传世,可供与文书契约互相参证。现存8000余处徽州地面文化遗存,更是明 清以来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生产与生活的真实见证。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徽学这座大厦坚实的学 术支撑。因此,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中心,整体研究徽州历史 文化和徽人在外地活动的徽学,正是建立在包括徽州文书在内的大量新资料的发现这一基础之 上的。

徽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徽州文书为中心,结合其他文献和地面文化遗存等资料,综合 研究明清社会实态,以重新反省和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从整 体上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这正是徽学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因此,徽学研究的内容与对象尽管涉及各个领域和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但就学科性质 而言,应当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徽学是以历史学科为主、多学科交叉的专门史研究的学科。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部分学者将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并提,称之为“中国三大地方学”,甚至是 “三大地方显学”。这其实是误解了敦煌学和藏学的学科性质,同时对徽学的认识肢浅所导致的。应 当指出的是,徽学研究的任务远非徽州地方史所能担当,徽学研究的性质亦非徽州地方学,更遑论敦 煌学与藏学从未称自己为地方学。徽学实际上是以更宏大的背景、更广阔的视野,从整体史的角度,来考量和审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历史与文化发展。

徽学是20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和专门的研究领域,徽学所研究的徽州整体历史文化既是 区域历史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小徽州”和“大徽州”的有机结合。徽学的学 科建设,不仅关系到徽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直接涉及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理论和范式的创新问题,是徽学融入全球化视野,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构建徽学学科平平台的重要基石。因此,徽学一定要从包括敦煌学、藏学在内的较为成熟的相关学科建设中汲取营养,以整体史的视野,构建严密而科学的徽学理论体系,这是徽学健康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基本前提。

(摘自卞利《徽学:20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徽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

B. 王国维认为:徽州原始文书被大规模发现后,综合世界学者的力量一定会促使徽学的兴起。

C. 徽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应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

D. 徽学有了自己的学科研究体系后,才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谈及王国维关于“新学问”产生的观点,目的是说明徽学是新兴学科。

B. 文章论述了徽学研究的对象、学科性质以及徽学研究的意义等多方面的内容。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捎带批评了部分学者将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归为地方学的肤浅认识。

D. 文章最后从徽学可持续发展、构建徽学学科平台等角度论及徽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牍等文物的发现,可能就不会出现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等学科研究。

B. 徽州现存8000余处的地面文化遗存是明清以来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生产与生活的真实见证,它才是徽学研究的坚实支撑。

C. 徽学融入全球化视野,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构建徽学学科平台,关键在于徽学的学科建设能力。

D. 徽学只有从较为成熟的相关学科建设中汲取营养,以整体史的视野,构建严密而科学的徽学理论体系,才能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_。(《水龙吟》)

 

查看答案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查看答案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 。(《鹊桥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