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无刃刀 胡炎 刀无刃,何以杀敌? 然而,那无刃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无刃刀

胡炎

刀无刃,何以杀敌?

然而,那无刃刀客,却早已被鹰城百姓传得神乎其神。

戏园子,是鹰城最热闹的地方,达官贵人、商贾名流时有出入。园子对面,常年蹲着一位六旬老者,极瘦,着黑衣,裹蓝色围布,身侧一只修鞋箱,手中小锤、针线忙个不停。无人知其名号,只知姓梁,便唤作“老梁头”。

老梁头人好,心细,手艺堪称一流。几乎废掉的鞋子,经他里外把试一番,只一句:“修一修,还能穿。”便从小盒子里捻出数枚铁钉,手中一枚,其余含在嘴里,将鞋置于砧上,手起锤落;嘬口再吐一枚,又是落锤无痕。钉罢,引针走线,恰似外科手术,精细入微。手背上青筋随之扭曲跳跃,似乎一不留神,便要挣脱出来。

来此修鞋者,等候期间,跟老梁头无话不谈。那无刃刀客,便是常挂嘴边的话题。有人说,开黑店的牛狗子,被那刀客修理了,还解救出十几个逼良为娼的女子。有人说,王霸天欺压良民,被刀客揍成了脑震荡,三个月未出家门。有人说,那刀客轻功极好,飞檐走壁,轻捷如猿,神出鬼没。有人说,各路高手遍寻刀客一决高下,奈何寻他不得,徒留遗憾。还有人说,那刀客本是名门之后,其父被奸人陷害,几被灭门,独余刀客逃出虎口,隐姓埋名,学艺古刹武僧,修得禅心一颗。一日潜入奸人府邸,血海深仇却并未索其性命,只一刀下去,致奸人失忆懵懂,终日傻笑,再难行不义之举。

传闻种种,只两样不变:一则刀客行事皆在月黑风高夜,二则宝刀无刃,只做打抱不平事,点到为止,从无刀下之鬼。

老梁头如听天书,间或一笑:“世上果有此等非凡之人?”

“确有确有,那刀客每行义举,言必斥责,警其休再胡作非为;临去时留下一句:爷爷乃无刃刀客也!”

“佩服佩服!”老梁头一面点头一面修鞋,鼻梁上那架眼镜,几欲垂落下来。

是日,有日本浪人,连踢数家武馆,所向披靡。又于戏园子前设擂,连败各路高手。浪人高呼:“东亚病夫,不堪一击!”倏然,一素衣青年,一個早地拔葱跃上擂台,步如疾风,刀似流星,忽而飞刃扬雪,忽而贯虹啸日,刀刀诡异,出神入化。浪人拼力抵挡,再无还手之功。说时迟那时快,但见寒光一闪,直抹浪人颈项,反手一拍,正中浪人头部。浪人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围观者惊呼如潮,断那浪人必死无疑。然而片时之后,浪人竟摇摇晃晃站了起来,颈项上竟无一丝血迹,只头部凸起一个肿块。

浪人拱手:“请问尊姓大名?”青年倚刀而立:“无刃刀客,便是本人。”

浪人道:“佩服!”而后他颓然而去。

台下一阵山呼海啸,今日终于一睹刀客真容,果是英雄本色,人中豪杰。正待近观,那刀客却一阵风隐入一侧小巷,倏忽不见了。

老梁头立于修鞋摊前,前后看了个仔细,嘴角一抹浅笑,满含了赞许。待有顾客修鞋,才复坐小凳之上。掌心打开,竟沁了一层细汗

殊难料,数日之后,浪人纠集狐朋,寻踪觅迹,查得刀客落脚之处。刀客熟睡中惨遭暗算,死于非命。

这日子夜,一黑影来到刀客坟前,擎酒一盏,泣泪道:“豪杰,我知你武艺出众,多年来欲和我一决高下。今番冒我之名,扬我民族之威,这盏酒,敬英雄!”

黑影徐徐将酒洒下,深鞠一躬,临行时,又道:“刀无刃,心有刃。犯我河山者,当诛之!”

翌年早春,有共产党要人潜入鹰城,不想被叛徒走漏了消息。日本特工在其下榻处布下暗哨,三名特工欲入室刺杀。千钧一发之际,一黑衣蒙面者破窗而入,手中大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啪、啪、啪”三声,拍碎了三个天灵盖。旋即,携要人登上楼顶,闪转腾挪,不待其他特工回过神来,已是踪迹杳然。

巧合的是,自此,老梁头也人间蒸发了。

后来,山区出了个游击队,歼日寇无数,声震四方。有人传回话来,说领头那个游击队长,六旬开外,形销骨立,枪法神准,百步穿杨;手中一柄大刀,呼呼生风。有趣的是,战斗之余,这名老英雄还给战友修鞋,那技艺,堪称炉火纯青。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18年4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语言简洁凝练,生动传神,例如“步如疾风,刀似流星,忽而飞刃扬雪,忽而贯虹啸日,刀刀诡异,出神入化。”

B. 青年刀客挑战日本浪人时,老梁头在修鞋摊前观战,“掌心打开,竟沁了一层细汗”,这一细节表现了老梁头的担心。

C. 小说刻画人物手法多样,综合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手法刻画老梁头这一人物形象。

D. 小说结尾写“这名老英雄还给战友修鞋,那技艺,堪称炉火纯青”,这段文字照应开头,暗示老英雄和老梁头的关系。

2.小说中的老梁头是怎样的一个人?试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3.小说以“无刃刀”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C 2.①作为鞋匠,修鞋技术高超(技艺精湛),深得顾客赞赏;②作为侠客,虽其貌不扬,但是武艺高强,行侠仗义,出手有度(或点到为止);③作为抗日志士,热爱国家,仇恨敌寇,有民族大义,加入游击队奋勇杀敌。 3.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刀无刃,何以杀敌?”“刀无刃,怎能称之为刀?”以“无刃刀”做标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无刃刀”是小说的线索,“无刃刀”将全文情节串联起来,使得结构紧凑、完整。③“无刃刀”塑造了两位让人起敬的英雄形象。老梁头先是用此刀行侠惩恶,后来又用此刀上阵杀敌。青年刀客用此刀教训日本浪人,扬我国威。④“无刃刀”对内可以行侠惩恶,对外可以杀敌报国,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体现,它在文中起到揭示主旨的作用。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综合内容的分析,包括小说的情节、环境、主旨、语言、人物形象等。A项分析了小说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小说语言简洁凝练,多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B项分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细节,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C项分析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其中心理描写错误。D项分析小说结构上的照应关系。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老梁头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题干问“老梁头是一个怎样的人”,常用的答题模式为“某某某某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小说中老梁头有三重身份,一是鞋匠,二是侠客,三是抗日志士。作为鞋匠,他技艺精湛,深得顾客赞赏;作为侠客,他虽其貌不扬,但是武艺高强,行侠仗义,出手有度(或点到为止);作为抗日志士,他热爱国家,仇恨敌寇,有民族大义,加入游击队奋勇杀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可谓妇孺皆知。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说法:中华文明具有8000年的历史。其根据是:在距今8000年前,中国的史前文化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进步,进入了文明。大约1万年前已经出现的稻作农业在经历了2000多年的初步发展后,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各种手工业技术有很大提高,原始宗教、祭祀等精神层面的活动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距今8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现一定数量的栽培稻,一些墓葬墓主人的腰部发现随葬多个骨甲,里面装有多粒小石子,被认为可能是系在腰间,在举行祭祀时发出响声,类似于后来萨满身上系着的铜铃。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少数墓葬中,还随葬了用鹤类的翅根骨制作的七孔骨笛。经过音乐家试吹,音阶相当准确,完全可以演奏乐曲。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关于文明,国内外有各种见解。我们对“文明”的理解是: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文明形成的标志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达到一个新的水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的组织和结构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文明社会。其特征是:社会的阶层分化加剧,出现阶级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王以及为维护其统治服务的职业官僚阶层,社会各个阶层的等级及其人们的行为规范被制度化,出现强制性的、以社会管理为主要职能的公共权力——国家,国家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最根本的标志。

在8000年前的中国史前时期,虽然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社会整体上还是一个较为平等的原始社会。刚刚出现了社会分工和分化的端倪,远远没有达到明显的阶层分化,更不要提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所以,当时的社会只是开始迈向文明社会的进程,也就是文明起源的开始,距离进入文明社会还相当遥远。

在距今5500至5300年前后,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一些文明化进程较快的地区,出现了明确的社会分工和严重的阶层分化,形成金字塔形社会结构。位于社会最顶层的首领——王,掌握军事指挥权和祭祀神灵的权力,掌控高等级手工业(如琢玉业)的生产,占有大量社会财富,他们组织动员数以万计的人力修建大型公共设施(如城池、大型水利工程),住处与一般社会成员居住区相隔绝,他们的墓葬往往有着数以百计的珍贵随葬品(一般是制作精美的玉器),尤其是一定随葬表明其高贵身份的礼器。他们控制住较为固定的区域,区域内有若干臣属被他们的下级贵族分别掌控,这些社会已经进入文明阶段,形成初期的国家。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这些政体为“邦”或“国”,如“禹会诸侯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据此,可称各个区域的这些初期文明为“邦国文明”。从这些区域性的初期文明的形成时期算起,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

(摘编自王巍《中华文明究竟有几千年:5000年还是8000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稻作农业在中国约有一万年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栽培稻还被当成过随葬品。

B. 约8000年前,中国已出现有演奏乐曲功能的骨笛,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笛子。

C. 物质和精神文化能取得显著的进步,达到一个新的水准,这是文明形成的标志。

D. 在河南贾湖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现的骨甲里的小石子是祭祀时发声用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统治者及为维护其统治服务的官僚阶层是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的产物,也是文明的特征之一。

B. 5500至5300年前后,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地区出现了“邦国文明”。

C. “王”位于社会结构的金字塔之顶,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身份极其高贵。

D. 中华民族向来爱玉,所以琢玉业曾被认为是高等级手工业,美玉也被认为是珍贵随葬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约起源于8000年前,但能称得上“形成时期”的,得从约5000年前算起。

B. 初期的国家,其控制的区域较为固定,且至少存在三个社会阶层:王、贵族、臣属。

C. 相对于文明社会,原始社会其实从整体上来说是更为平等的,不存在阶层分化。

D. 文明社会中,“国家”象征一种强制性的公共权力,这种权力的主要职能是社会管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写作。

近年来,中国科技呈井喷之势:大航母驰骋大海,歼20呼啸蓝天,蛟龙深海探测,天眼搜寻宇宙,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天舟飞船运货,量子卫星……。这些成就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心灵,中国人异口同声地说:“厉害了,我的国!”

要求:①请在“厉害了,我的_______”中的横线上补写出一个单音节或双音节词语,

并且以它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表现了四个年节风俗,请在横线上依次写出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民族节日。

(1)不效艾符趣习俗,但祁蒲酒话升平。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你依靠什么赢得社会的尊重?那就是单位。①_______,单位就是你的土地。如果你是一只水鸟,②________。如果你是一匹小狼,单位就是你纵横驰骋的牧场。所以,你要做单位的功臣,不能做单位的罪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在广播站播发的广告中说:“用‘风光’牌领带,一定让您仪容潇洒漂亮。”

B. 这么贵重的礼物,怎么好意思收下呢?但对方盛情难却,我只好当众笑纳了。

C. 鄙人听闻令尊是—位围棋宿将,在棋坛里小有名气,让不少后生崇拜无比,望尘莫及。

D. 承老师垂询,学生业已自主创业,公司目前运转良好,且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