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杀 羊 远山 厨子大平面对一只母羊,一只怀了...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杀 羊

远山

厨子大平面对一只母羊,一只怀了四个月身孕的母羊,他就想起了怀孕的妻子,再也下不了手。

老实讲,大平不能算是厨子。虽然当初招他到宾馆来,讲的是当厨子。大平到宾馆后,才被分工杀羊。两天杀一只羊。

大平是抱着到宾馆当厨子的想法来的,没承想却做了杀羊的屠夫,闹得浑身一股子腥膻味儿,连新婚的媳妇都腻歪他,说他羊(洋)气,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了一只羊。

大平杀羊只杀母羊,而且是怀了胎的母羊,因为有人喜欢吃羊胎,据说羊胎这东西,吃了很补。公羊从来不杀。一刀下去,两条命就结果了。心软的人下不了手,快上断头台的薄命羊“咩咩”一叫,手就禁不住抖动,刀把子也软了。羊生性柔弱老实,没有点铁石心肠,断断练不出杀羊手艺。在大平之前,宾馆招来了一位,一只羊没杀,就逃走了。临走还搁下一句话:我宁可去杀人。

大平心不软,比石头硬。他从小就爱打架,是个使刀弄棒的主儿,大了有一回因帮哥们出气,两肋插刀,一刀捅了泼皮无赖的大腿,因而蹲了两年局子。

这只母羊可怜巴巴地望着大平,浑身哆嗦起来,眼里滚着大滴大滴的泪,嘴里“咩咩”叫得让人心酸。这只羊甚至伸出舌头,讨好地舔着大平握刀的手。大平的手热辣辣地疼。羊舌如同一把刀,一刀过去,似乎就刮去他手背一层皮。大平不由自主地摸了摸羊脑袋,一路下去,又摸到了圆鼓鼓的羊肚子。大平昨晚上,也摸过妻子的腹,妻怀孕七个月了,他趴在妻的腹上能听到胎儿怦怦的心跳声。大平因此很激动,他不久就可以当爸爸了。大平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可怜的母羊,对羊说:“对不住了,我不杀你,我的饭碗子就得丢。”

大平的饭碗子来得不易,他从局子里一出来,没人要他。幸亏他有一门远房叔叔在县里当着局长,局长叔叔找到宾馆的经理,经理才给了大平一个当厨子的“饭碗儿”,不易呀,大平好烟好酒没少给叔叔和经理送。

羊又“咩咩”叫起来,像一个妇人在哭,几多悲哀,几多凄凉。羊之将死,其“咩”也善。

大平举起的刀,犹豫了。他又想起了妻子,想起了妻子肚里的孩子。

正是为了妻子,为了未来的孩子,他得杀羊,他得当厨子,挣钱养这个家。自古猪羊一刀菜,我不杀,别人也会杀,断没有猪羊不被杀的理儿。

于是,大平又挥刀冲向母羊,谁想这只羊“扑通”跪下了,冲着大平不停地磕起头来,“咚咚”响,地上马上起了细微的尘土。

这只母羊,会不会是人变的,咋这么通人性呢?

大平实在下不了刀,他妥协了,投降了,向一只母羊缴了械。

晚上,宾馆来了贵客,又要吃羊胎,席上却没有端上来。

经理寻根查源,原来竟是大平没有杀羊。经理气急败坏,找到了大平。

“你知道吗,你小子可捅了大娄子,我非开除你不可。这羊胎是李县长要吃的。李县长身体虚,每天都得吃羊胎补一补。现在,李县长就坐在了席上,你让我怎么交代?得罪了李县长,我非把你当羊胎做了,给李县长吃。你真不是东西!”

经理暴跳如雷。

大平却不动声色,冲经理冷冷一笑,扭头去了,只给经理留下个背影。

两个月后,大平的妻子生下个女孩。

羊年生的,小名就叫了个羊羊。

(选自2015年8月《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大平当初进宾馆的目的是当厨子,可是却被分工杀羊,做了屠夫,这主要是因为大平厨艺不精,不能胜任厨师的工作。

B.小说特意交代了宾馆在大平之前招聘的那位“宁可去杀人”也不宰羊的杀羊者,目的是为了衬托大平心如石硬的性格,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大平新婚的媳妇腻歪他,嫌他羊(洋)气,讥讽他“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了一只羊”,说明她善良温顺,但尽管如此,为了生活她还是坚决支持大平宰羊。

D.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母羊临宰前的一系列动作令人心酸、心软,特别是把大平摸母羊肚子与摸妻子孕腹、听到胎儿心跳声这些细节联系在一起,生动细腻,催人泪下。

E.大平由心狠宰羊到后来坚决拒绝并辞职的故事,揭示了当下社会人际关系冷漠,对生命漠视,缺乏应有的关爱之心,呼吁人们要关心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2)小说特意交代了大平“蹲了两年局子”的前因后果,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赋予了主人公大平哪些具体鲜明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文中画线部分是小说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你如何看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BD (2)①表现大平心硬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②既为下文大平杀羊的情节做铺垫,也为下文大平坚决辞职埋下伏笔,有利于全文故事情节的展开。③与宾馆的经理、李县长等人的所作所为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小说主旨。 (3)①勇猛但鲁莽,有一定的正义感。他从小就爱打架,是个使刀弄棒的主儿,因帮哥们出气,两胁插刀,一刀捅了泼皮无赖的大腿。②心地善良。虽然做了是宰羊的工作,但也是为生活所迫。最后放弃对母羊的宰杀,说明他虽然表面“心不软,比石头硬”,但内心深处的怜悯之心并没有丢弃。③能守住人生底线。尽管找工作不易,但为了内心的善良,不畏强势强权,坚决辞职。 (4)没有画蛇添足的嫌疑。①大平宁愿辞职也不杀怀孕的母羊,主要原因是想到了正怀孕的妻子。这样处理结尾,正好前后呼应,令故事情节生动完整。②小说的题目是“杀羊”,但大平最终并没有杀母羊,而新生的女儿又叫“羊羊”,以恶开篇,以善结尾,寓意深刻。③以妻子平安生产女儿“羊羊”为结尾,令主人公大平的形象日趋完美,隐含“善有善报”的思想理念。④小说这样优美的结尾,更能揭露批判社会上那些残忍的行为。倡导人们向善、博爱,从而突出了作品的主旨意蕴。 【解析】(1)试题分析:A说“因为大平厨艺不精,不能胜任厨师的工作”于文无据;C项“为了生活她还是坚决支持大平宰羊”的表述不当。本文第三段“连新婚的媳妇都腻歪他,说他羊(洋)气,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了一只羊”,可以看出大平的媳妇并不支持自己的丈夫宰羊,但为了生活,她也没有强烈反对;E项“呼吁人们要关心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无中生有,盲目拔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用“杨柳”、“残月”等意象,表达离别后的凄凉之情。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庙字下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已经忘却战败的耻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①奉祠,即拜奉宫观衔,无实职。时年辛弃疾六十六岁,在镇江府知府任上。受降两官处分,后又被罢官,到宫观挂空名。②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的一座小岛。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写夕阳下京口的凄清景象,不免联想到六朝时此地的兴盛繁华,盛衰对比之下,词人感慨良多。

B.“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只有沙洲的两只白鹭关心六朝的兴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废的寒心。

C.“仙人矶下多风雨”两句,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多风雨”也暗指词人的仕途困境。

D.“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想抖擞精神振作起来,可现实的种种遺遇又让他凉透了心。

E.这首词上片说历史的兴废,下片说人生的进退,通过自然景象和行程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2)从这首词看,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各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兰台令史,帝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行将数百骑与虏是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于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召诣校书部,兰台令史          除:免除

B. 御之方,其涂不一              绥:安抚

C. 虏使来,然后一往              再:两次

D.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居延塞    款:议和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今君亡赵走燕

B. 固后母丧去官                  始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C. 屈申无常,所因时异            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D. 此捕系固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固天资聪颖。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 班固勤于钻研。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要创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 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最终死在狱中。

D. 班固眼光长远。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查看答案

对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和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卿尚复谁为乎?(疑问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和定语后置句)

B. 为降虏于蛮夷(被动句)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状语后置句)

C. 毕礼而之(动词的使动方法,使……回去)

空以身草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

D. 故令人持壁归,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今异义,栽培,提拔。)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杂剧的每一折都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正宫”“仙吕”“南吕”都是宫调名。

B. 帕斯卡尔,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其最重要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思想录》,该书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论人生》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C. “召有司案图”,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以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设九宾礼于廷”,“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D. 班固,东汉史学家,著《汉书》未完成而卒,后由其妹班昭续写,然尚未毕便卒。同郡马续,乃昭之门人,博览古今,帝乃召其补成。《汉书》,又名《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历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