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李老师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走路却慢慢吞吞总爱迟到,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

作文

李老师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走路却慢慢吞吞总爱迟到,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奥特慢”。后来父母送他到英国念高中,有一次回国,他给大家讲了一段感触颇深的经历:假期他去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打工,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五分钟,于是被解雇了;他没有想到,第一次因为迟到竟丢了饭碗。而最令他醍醐灌顶的,是那个华人老板的忠告:“小伙子,如果我不解雇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残酷!”

2018年5月14日川航的3U8633民航班机在万米高空,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副驾徐瑞辰瞬间半个身子被吸出舱,悬挂在机外,下机时衣服已碎成布条。网友惊叹,如若那天他恰巧没有系安全带,可就真成 “飞天”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习惯不嫌其多,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读了上面的故事和叶老的教诲,你有什么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习惯决定命运 习惯如同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习惯能造就一个人才,让一代代‘圣人’诞生的不耻下问的智慧和刻苦求学的精神的态度,而坏的习惯可以毁灭一个人才,让一个个‘人才’失败的骄傲的恶习。习惯的力量真的那么大吗?一个个的习惯是否决定看他自身的命运? 好的习惯使人成功。放眼看古今,如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被人尊称为‘圣人“。他有弟子两千,世有传世之作《论语》,他的知识渊博,人们都很喜欢向他请教,但他永远是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到太古庙去祭祖,一进门,就觉得新奇,便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这么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别人?’孔子说道:“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看看,连我们的大思想家都能猥自狂屈,不耻下问,我们为何不可呢?正如孔子《论语》中说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懂就要问,不能不懂装懂,不然最终只能害了你自己。人要学会虚心学习,能向一切人,包括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并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智慧。希望人人都能学会虚心地向别人请教,成为新一代‘圣人’。 法国学者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的习惯。’的确,习惯如同一个人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一个人的行动。管宁割席分坐。汉代,管宁与华歆是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个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爱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门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音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最终事业有成。 看吧,这就是读书的力量,这就是努力的力量,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好的习惯是成功之士的奴隶,是成功之士的财富,它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当你紧 紧抓住它时,它会造就你;但当你不管束它时,它将毁灭你。 习惯人是失败之人的帮凶,是失败之人的魔鬼,习惯的力量可以决定命运,但我们不能甘愿被控制命运,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做主,应该让好习惯去改变人生。人无完人。是的,谁没有坏习惯呢,但是千万不要让坏习惯在你身上根深蒂固,坏习惯多了可不好,应该尽力去改掉它,拥有一个好习惯,就如同拥有一份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能陶冶你的性格情操,还能在你成功的道路上祝你一臂之力,拥有一个坏习惯,在走向终点的途中无疑多了一份阻碍,少了一个成功的机会。习惯如同刀锋一样,具有两面性,不同的习惯决定不同的人生,习惯的力量无限大,但是你不能着眼于习惯的一面,而不顾另一面,这样就会有顾此失彼得事情发生了,改正坏习惯,发扬好习惯,扬长避短,到那时候的你,就能创造更美好的人生了。 习惯的力量暴露着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决定着我们的命运,有一个好习惯,能让你乘风破浪,勇创天涯。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三则,第一则是因为一个坏习惯,而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第二则材料是因为一个好习惯救了自己的性命;第三则是叶圣陶先生的话,重点强调不应有的两种习惯。综合材料的内容应该重点强调“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以立意为“养成良好习惯,受益终生”,行文时可先明确观点,然后分层论证,根据材料的内容可以从为什么要养成良好习惯和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养成什么习惯的角度分析,使文章深刻,有层次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陶渊明、蔺相如、荆轲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03期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节以粽香为触发点,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运用神态描写,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

B. 第④节中的"一笑白头",表现了姥姥的慈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护儿孙辈健康成长的满足。

C. 第⑤节中的"呆坐",表现了姥姥对安闲、挤压的城市生活的不习惯;对乡间农家朴素、清静生活的怀念。

D. 第⑩节中“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优秀的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让“我”永志不忘。

2.文章的第⑨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从3月份开始到现在研究了大半年的棋软,无数次的理论、实践,就是想知道计算机究竟强在哪里。昨晚辗转反侧,不想竟一夜无眠。人类数千年的实战演练进化,计算机却告诉我们人类全都是错的。我觉得,甚至没有一个人沾到围棋真理的边。但是我想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棋手将会结合计算机,迈进全新的领域,达到全新的境界。新的风暴即将来袭,我将尽我所有的智慧终极一战!

(柯洁①微博,2016年12月31日)

材料二 昨天下午,棋圣聂卫平以七目半负于电脑屏幕后的神秘棋士Master。对弈刚刚结束,聂老单手托腮,两眼微闭,显然还沉浸在刚刚的对弈之中。他说:“我本来是赢棋的,一块活棋走死了,损失很大。”有人问他“连您都输了,人类智慧是否真的在围棋领域敌不过人工智能了?”时,聂卫平先是激动地反驳,后来的回答又有些沮丧。他说这一盘棋说明不了什么,但它前面下的50多盘棋非常说明问题。这盘棋它其实下得不好,我应该赢的,我的 形势比较好。可以肯定的是,它很厉害,我知道人是下不过人工智能的。”

自从去年初李世石与AlphaGo进行公开比赛后,人类棋手终将全面不敌人工智能的结论似乎已经鲜有人反驳。沉寂一年后,AlphaGo的马甲Master在网络围棋平台上再出江湖,短短7天,车轮战60场,挑落中日韩三国的顶尖才俊柯洁、井山裕太、朴廷桓,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

更加令人惊叹的是,Master在过去七天里一次又一次 打破了不少“定式”和“棋理”,很多此前被认为“铁亏”的下法,它最后都赢了。日本著名棋手藤泽秀行先生曾说:“棋道一百,我只知七。”AlphaGo用60盘对弈,真正让当今棋手们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奥妙与实在。棋盘对面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远超人类。在IT界看来这不仅不足惧,反而是内藏惊喜。

IT分析师付亮表示,从Master的连续获胜中能看到,电脑的进步相当快,计算机在学习方面比人有明显的进步,它可以快速学习,快速改正自己的错误,不需要休 息,这些都是人没法做到的。“Master不用人定的规矩出牌,它自己找到了规律。它的棋谱让棋手推演,发现人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陷阱,把思维封闭在某些环境下。如果跳出这些思维,有可能下得更好。相信经过AlphaGo和Master的比赛,各国棋手可能会有不少新的招式出现。”

(摘自《围棋界:打破职业棋手思维定式》央广网2017年1月5日)

材料三 Master连克围棋顶尖高手后,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席卷网络,网民观点呈现多元化趋势。多数网民具有较强忧患意识,担心人工智能将抢占人类工作机会,恐惧它们终将拥有自主意识从而统治人类。部分吃瓜群众则热衷于利用段子调侃人机大战。还有网 民感慨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期待其在科学领域的运用,并开始探讨人工智能的伦理界限。围绕围棋展开的言论集中于讨论人工智能战胜棋手的原因,思考职业围棋今后发展的意义等。

总体而言,恐惧和担忧等悲观情绪一度占据主流。高晓松在Master连胜后感慨称“多少代大师上下求索,求道求术,全被破解。未来一个八岁少年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战胜九段,荣誉信仰灰飞烟灭。等有一天,机器做出了所有的音乐与诗歌,我们的路也会走完”,这一表态也引发众多网民共鸣。早在1997年,人就在与超级电脑“深蓝”的国际象棋对弈中败下阵来。但一直以来,围棋被公认为棋牌类游戏中最难被电脑攻克的一种,多年来成为一座堡垒,坚持捍卫着人类的尊严。然而,Master和AlphaGo的出现再次打破了这个局面,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可见一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人工智能会迅速发展直至超越人类。这也是人工智能在围棋界战胜人类,引发轩然大波的重要原因。

(摘自《Master横扫围棋界,被人工智能支配的恐惧感席卷而来》网易新闻2017年1月6日

注①柯洁: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围棋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也是榜单上唯一一名排在AlphaGo之前的棋手。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柯洁的微博中说“新的风暴即将来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人工智能对围棋界的冲击很大。

B. 材料二从动作、神态、语言对聂卫平输棋后的反应进行了细致刻画,体现出他无法走出失败的 阴影。

C. 材料三高晓松的话体现了多数网民在围棋被电脑攻克后对待人工智能时所体现出的恐惧和担忧。

D. 三则材料形式多样,微博、新闻、评论,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各界人士对人工智能的不同看法。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从棋手的角度提到了人工智能对传统围棋思维的突破,这些突破会反过来促使棋手进步。

B. 材料二引用藤泽秀行的话 证明了人工智能打破了职业棋手的思维定式,使人们看到了围棋发展的无数可能。

C. 材料三从棋手和网民的角度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各种影响,人们开始相信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会超越人类。

D. 三则材料既运用了正侧面描写、比喻、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又融记叙、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

E. 三则材料的语言体现了直白简洁的特点,材料三加入了“吃瓜群众”之类的流行语元素,轻松活泼,颇具特色。

3.比较三则材料,概括出棋手、IT届人士、网民对人工智能的不同态度。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3)古人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比喻恰当地反映了当时的作者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4)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舍人表明他们追随蔺相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 “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 “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 “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 “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