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致是荒谬的。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懂得些科学技术。《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流传不朽,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芹这位伟人在创作《红楼梦》时在逻辑上的失误之处。然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此,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大的创新。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体,着手特殊,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个体、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正因为直接表现的是侧面、是个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索、去开拓;极为精练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是哲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写诗人的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管怎样,这些名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
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人。为什么?关键就是这几笔。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拓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是始终不变的。这些不变的东西叫作“特征不变量”,这几笔就是“拓扑学”的“特征不变量”。严肃音乐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所谓的“神化”,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就连摄影,如果是艺术照,就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搬上照片,而应加以“艺术”处理,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春秋笔法”下的用字用词,是“杀”?是“弑”?是“诛”?是“戮”?是“斩”?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进行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诗眼、词眼、文眼,也正是用以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的。正因为这些伟大的作家,阅历广泛,深入实际,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由定性到定量,才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事物的特征。“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始第一句中的“环”字,滤去了词句水分,浓缩了语言容量,揭示了滁州为群山环绕之特征,一字可敌万语。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在小小空间的红杏枝头,一个在辽阔空间的锦绣江南,都生动深刻、内涵极为丰富地展开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画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一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0个字,10件事物,6处景色,描绘出了行人秋晨离开荒村野店匆匆上道的有声有色的凄凉景象。要特别指出的是,正因为中华诗词用词用字最为精练,从而也最能抓住事物本质,突出事物特征,反映事物主要方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逻辑思维是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会有正确的思维,就能避免那些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荒谬错误的结论出现。
B. 要想摆脱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的禁锢,实现思维的飞跃和求异,进而作出重大的创新,就不能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
C. 文学艺术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不一样,前者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和普遍性;后者则直接追求抽象,追求共性和普遍性的表达。
D. 文学艺术能够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产生让人思考、领悟、追索和开拓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是从个别表现一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漫画家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美化或丑化艺术形象,却并不让人感到“失真”,是因为这寥寥几笔,突出了那些始终不变的东西,抓住了本质,突出了特征。
B. 作者引用京剧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科学地论证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强调京剧的独特性。
C. 摄影中的艺术照,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呈现,应该加以“艺术”处理,借以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
D. 文学作品中用词用字的精练,往往可以达到“一字可敌万语”的艺术境地,其目的就是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巨著《红楼梦》,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方面存在逻辑上的失误,阐明了文学艺术创作不仅要追求思维的创造性,更要追求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名句既合乎逻辑又给人想象空间。
C. “杀”“弑”“诛”“戮”“斩”等词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科学性特征。
D. “环滁皆山也”的“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等字最为精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丰富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本质。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木心说:从前的月光很慢;有点闲,有点懒,在一杯茶里消磨整个黄昏;在半个梦里看星星满天。
朱自清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卡尔·霍诺说:生活中的“慢”是一种态度,“快”也是一种态度。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综艺亟待优化升级
朱传欣
①几年来,网络综艺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爱奇艺、芒果TV等视频网站不断加大网络综艺开发力度,网络综艺节目也成为视频平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树立品牌形象的主要利器之一。今天的网络综艺节目已经摆脱昔日小打小闹与粗制滥造,节目数、点击率、投资额、广告费等指标持续攀升,涌现多档引发全民关注、全网热议的“现象级”节目。网络综艺出现问题,确实会对大众和社会产生巨大不良影响。
②全媒体时代下,网络综艺已形成与电视综艺分庭抗礼乃至后来居上之势。相对于传统电视综艺,网络综艺表现出与受众更好的贴近性与连接性。一方面,网络综艺从用户需求出发,逐渐形成了面向细分市场、深耕垂直领域的“小切口”题材类型,从兴趣、情感、习惯等方面与用户发生连接关系,精准匹配用户偏好并及时回应需求;另一方面,凭借互联网即时互动的媒介优势,网络综艺将原本闲置在个体身上的经验、知识、技能等“沉睡资本”激活,大量“素人”在节目中亮相发声,传统观众摇身一变成为分享者甚至创造者。以“95后”“00后”为主的深度网综用户使得求新、求多、求快、求变成为生产者的主要目标,再加上网络综艺与生俱来的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特征,使得以视频网站、制作公司为主的创作生产主体片面追求其产品属性和营利目的。在生产与消费共同作用下,网络综艺产业开始面临诸多风险。
③市场的急剧扩容逼迫各大视频网站常年保持旺盛的节目输出,其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骤现。国家广电总局《2017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播放量前十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就收割了42%的网综流量,这说明还有大量的制作内容实际上很难进入用户视野,网络综艺面临产能相对过剩、结构失衡的挑战。另外,2017年播放量超过10亿的16档“超级网综”,偶像养成、明星游戏、生活体验等类型占据绝大多数,文化类节目则屈指可数,像《了不起的匠人》《读书人》等文化类网综叫好不叫座,“清流”难成主流。网络综艺节目长期存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不少网络综艺节目打“擦边球”,存在低俗、媚俗、价值观混乱的问题,对清朗的网络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④当下,行业主管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对网络综艺视听内容的管理力度,网络综艺行业需要立足自身特点与优势,在丰富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自觉承担更多社会文化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网络综艺受众大部分是青年人,他们除娱乐需求外,也希望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获得知识。某网络综艺辩论受到追捧,很大程度上源于节目在辩题中直面诸如父母养老、职业规划等当代青年生活中的“痛点”,引发广大网友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
⑤今天,“综艺”的内涵已更加宽泛,未来,前沿信息科技与内容生产传播的结合也许成为网络综艺节目主要的创新方向。网络综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追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的多重结合,充分理解和回应“网生代”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为优质的内容产品。
(选自2018年5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目前网络综艺产业面临哪些风险?请简要概括。
3.作者认为应如何优化升级网络综艺?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云端上的鲤鱼溪
朱谷忠
①镇前,是闽北政和县的千年文明古镇,海拔近千米,如同坐落于云端。该镇有一条鲤鱼溪,源自古代,虽经多次战乱、灾荒,却在人们的保护下流淌至今。今年三月,为了搜集溪河生态保护方面的事例,我来到这个云端上的古镇,专门去了鲤鱼溪。
②多少年来,村民们在溪畔耕作,歇息进餐时,总是将饭菜省下一口喂食溪中鲤鱼,人鱼无忤,相亲相乐。村里有个民间传说:有一次,溪中鲤鱼在山洪暴发前夜托梦村民,第二天清晨,当村民转移到高处林间时,果然山洪呼啸而下,全村人因而躲过一场劫难。为报答鲤鱼救命之恩,村民们立碑禁渔,订下保护鲤鱼溪的乡规民约。鲤鱼溪的鱼,包括山上、溪岸的古树,都受到百姓的悉心保护。
③一次,当地污水不慎流入溪中,为救护鲤鱼,家家户户放下手中农活,纷纷下溪,将鱼抱到家中盛在清水缸里,等污水排走再放鱼入溪。
④五年前,镇前村被政和县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民意识到:这是一次保护生态的绝好时机。于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除了对危房、旧街进行改造和维修,还多方筹措资金,修建堤岸、步道,新植树木、花卉。村民们知道,整治中还要特别注意保护每一棵古树、每一块碑石,因为它们均有各自的来历、故事。
⑤眼下,走在鲤鱼溪旁,触目可见数十座明清时期的闽北特色民居。当地朋友介绍说,这里精心保存的民居“马头墙、雕花窗”,现已成为建筑学家的新宠。而鲤鱼溪畔罗金山上拥有的近万亩生态茶园,更成为鲤鱼溪茶旅的一个新址。放眼望去,罗金山碧绿环抱、嫩芽吐绿,正是采茶时节,人潮涌动。
⑥不用说,一路上最令人心醉的,便是每一处溪湾中悠然游动着的彩色斑斓的大鲤鱼。据说全溪至少有数千尾,它们“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温顺如驯。再看四周,山影柔和,树木浓密,房舍田园,光影浮动,充满迷人的色调。
⑦时任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十分关心鲤鱼溪,他对身边的人员说:“我记得县志记载过,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姓徐的朝廷命官主事关隶镇(即今镇前镇的前身),顺应地方民情,力倡封山禁林,蓄水养鱼,使关隶镇‘山清水秀’。如今,我们更应让鲤鱼溪水清鱼跃!”随即他去现场逐一察看,又接连走访请教几个老村民,解决了村民反映的鲤鱼溪河道不畅的问题。
⑧此后,政府出资,村民出力,上下同心,填沙滤水、清浚河道……村民都自发投入到对绿水青山的保护与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镇前镇有一批退休干部,不但积极建言献策,而且不畏辛劳,四处奔走,先后筹资三百多万元建设“鲤鱼溪公园”。
⑨鲤鱼溪上,还先后出现三座由村民筹建的廊桥——犀龙廊桥、长青桥、福缘桥,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一座云端上的村庄能够饱受水的滋养,不多见;一段溪流能够同时坐拥三座廊桥的秀色,更少见。倘若了解到这三座廊桥都是由村民自己筹建的,那就更叫人折服。
⑩原来,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村民纷纷外出打拼,一些人如鲤鱼跃龙门般成了企业家。他们不忘家乡建设,“乡亲一声呼,千里齐应诺”,不但慷慨出资修葺基础设施,还在建桥之前,组团外出考察名桥,博纳众长,精心设计。由此,鲤鱼溪上横跨起三座漂亮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廊桥。
闽北大地,绿水青山,云端上的鯉魚溪蜿蜓流向远方。
(选自2018年05月0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中“镇前镇”的特点。
2.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4.本文写了鲤鱼溪的保护与发展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丰富意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皇览揆余初度分,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7)________________,能克终者盖寡。(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8)子曰:后生可畏,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第九》)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1.根据词的上片,概括主人公惆怅幽怨的原因。
2.结合下片,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送平波远”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