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1.根据词的上片,概括主人公惆怅幽怨的原因。

2.结合下片,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送平波远”的表达效果。

 

1.①独守空闺(答“听到帘外燕双语”亦可);②看到暮春之景;③思念的人仍未归;④青春飞逝容颜易老。 2.①以景结情(借景抒情)。由薄雨到斜阳,时间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心切;斜阳下水波远去,表明盼归落空的惆怅。 ②比喻、拟人。斜阳只送水远去,未送人归来,把愁绪喻为水,表现主人公愁怨之深。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词的上片,概括主人公惆怅幽怨的原因”,是考查学生把握诗词内容,概括诗词内容要点能力。题干要求“根据词的上片”概括主人公惆怅幽怨的原因,仔细阅读词的上片,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开篇三句写闺妇触目所见之景,以景起情:晚春的和风轻轻地吹动着帘幕,燕子双双在檐廊的巢上啾啾话语。如此的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怀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浇愁。然而,愁而饮,饮而醉,碎而睡,一觉醒来,只见庭院的柳絮随风舞。“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一个“醉”字,展示了主人公忧愁之深。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季节(晚春)、时间(午后)、地点(闺房)和眼前的景物(燕、柳),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的风物图画,明里写景,暗里抒情,写物亦人。“心事”一句,明点出闺妇的心态。整整一个春天,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犹未见”与柳絮的“飞撩乱”相呼应,用的是陪衬,即以哀景写哀情,沸沸扬扬的柳絮在风中飘飞与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是极相吻合的。“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语人不归,春老红残,香消色减,青春飞逝,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整个上片,以景语为主,景语与情语互见,物象与心绪交融,反衬与陪衬杂用。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根据以上分析,很容易概括出主人公惆怅幽怨的原因。 2.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下片,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送平波远’的表达效果”,是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表达效果,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按效果,表达了什么情感。“斜阳只送平波远”是写景,写闺妇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楼望远所见之景,闺妇登上高楼,想望自己所思之人,结果从“薄雨浓云”到“斜阳只送平波远”,也没有盼来自己所思之人。这里从薄雨之日到斜阳之时,通过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盼了这么长久,去只看到斜阳下水波远去的景象,通过斜阳送水波远去的情景抒发了闺妇盼归落空的惆怅之情。“斜阳只送平波远”,斜阳只送水远去,未送人归来,把愁绪喻为水,这是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主人公(闺妇)愁怨之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封君传

归有光

①周封君者,广东按察司副使周美济叔之父也。其先海虞人,后徒昆山之茆泾。

②济叔少时,封君口授以书。比数岁,遣从师学。暮归,辄燃膏,令从旁读诵,夜分乃寝,率以为常。及济叔入郡学,念已自能进取,遂不复闻。日取医卜,地理、星命书观之,尤精小儿痘疹,决死生,晷到不。晨起,焚香拜神。忌日祭祀,皆感伤悲泣。其为人诚朴,子贵,犹淡食布衣,与人谆谆皆平生语,人尤以是敬之。自推命数,年七十九。适生日值其所生年甲子,喜曰:吾当增寿一纪,可得八十九。至期,设祭祠诀祖考,无疾而终。

③初,济叔为尚书秋官郎,封君就养在京师。秩满受封,父子相随奉天门谢恩,观者叹息。内侍入禁苑,徧观玉堂、神明、渐台、泰液之胜,饷以内珍,曰:“封君谢恩者盖少,况年逾八十,健爽如此者乎!”按送出长安门而别。及济叔出佥湖宪,封君尚随居蕲、黄间也。比徙蜀藩,送至长桥,曰:“吾老矣,不能从儿行也,旦暮迟汝归耳。”济叔至官,奉敕督理黄籍。邅迥二载,及海南命下,即上归养,下陇坻,倍道行。至家逾月,而封君殁。

④归子曰:济叔尝为余言,在蜀时,行所部,经邛郲九折阪,又登峩眉山,云霞飞涌其下,下视东吴,何啻万里。诗有之:“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夙夜无已”,“犹来无止”。余论周封君事,盖伤人子之志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不复阅         省:检查

B. 晷刻不           爽:差错

C. 内侍入禁苑       引:延请

D. 行所部           按:追究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组成了干支纪元法。除了用于纪日,还可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B. 祖考:“考”是对已过世的父母亲的尊称,文中的“祖考”,是周封君对已过世的父祖之辈的称呼。

C. 秩满:“秩”是指古代朝廷官员的俸禄,“秩满”即官员任职期满。官员秩满,朝廷会对其进行考核,以定其升降。

D. 疏:是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章、奏、议、表都是奏章,其名称不同,功能也不同。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暮归,辄燃膏,令从旁读诵,夜分乃寝。

(2)其为人诚朴,子贵,犹淡食布衣。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根据第②段,概括周封君具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学习就是模仿,                              。所以从教育观点看,我们主张维持一般人所认为过时的英雄崇拜。

①英雄(或叫他“圣贤”、“豪杰”)是学做人的好模型

②因为他是最擅长模仿的动物

③人是最擅长学习的动物

④所谓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⑤模仿必有模型,模型的美丑注定模仿品的好丑

A. ③②⑤④①    B. ③②①④⑤

C. ⑤①④③②    D. ⑤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孟子和墨子都有反战爱民的主张,《孟子》中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等句子控诉侵略者发动侵略战争、大规模杀人的罪行。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氓》采用“比”的手法,将主人公相识、相恋和嫁娶的过程与后来男子“二三其德”对比,把女子怨恨之情表达得跌宕起伏。

D.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雷雨》第二幕是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鲁侍萍的善良刚强。

 

查看答案

下面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我持白璧一双 ④以为莫己若者 ⑤失其所与,不知 ⑥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⑦则噪而相逐 ⑧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 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B. ①④/②③/⑤⑧/⑥⑦

C. ④⑦/②③/⑤①/⑥⑧    D. 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B.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