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相思 贾平凹 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相思

贾平凹

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

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

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

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⑦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衣兜里,担心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冻坏它,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缝了一个小口袋。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画图纸,鉴定矿石,常常忘了吃饭,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这苹果却同你的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的。

⑧现在,北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边,放在你的脖子下。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你于是就入了梦里。

⑨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梦见了你的儿子吗?在这深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往竹丛里走。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土瓷罐里了。

⑩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⑾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

⑿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窸窸窣窣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

⒀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你依稀还记得夜里的梦,说:"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

(有删改)

1.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4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

2.文中“黄蛉”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3.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指称主人公,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4.评析文本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1.画线句中的“小舟”与冷月清辉下广袤的沙丘沙海形成对照, 苍凉辽阔的环境突显帐篷的微小,表现主人公的孤独; “小舟”又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想象寒山寺的钟声跨越万里,慰藉主人公的相思之苦。选择“小舟”作为喻体,能将沙漠、冷月、客船、家乡钟声巧妙联系起来,/营造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2.黄蛉”是全文线索,文中人物的活动以黄蛉为中心展开;“黄蛉”是相思之情的凝聚物,既寄托了主人公对妻儿的思念,也寄托了妻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3.本文用第二人称指称主人公,仿佛与主人公就在同一场合,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代入感,易于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4.本文表现了主人公个人情感与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的融合,在当下社会,有很好的教育和激励作用。生活、工作中,当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所冲突时,我们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对事业不懈追求,同时心存个人情感,不忘家人。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4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题干已经给出了鉴赏的角度,即从比喻这一修辞的角度分析。从题干来看,文中把“帐篷”比喻成“小舟”,这就要考虑两者的相似性,以及作者要借助“小舟”这一喻体表达什么意思。“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从句中来看,“沙山沙海”多么的阔大,而身处其中的帐篷是多么的渺小,作者以“小舟”这一喻体就让“帐篷”在山海一般的沙中显得极为微小,体现出主人公的孤独;同时“小舟”又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作者选择“小舟”作为喻体,就把沙漠、冷月、客船、家乡钟声巧妙联系起来,营造出深邃悠远的意境。本题难度不大,只要结合语境即可体会这一修辞的妙处。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黄蛉’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这是考查物象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形象以及主旨等几个角度作答。考生需要圈出写“黄蛉”的内容,如“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衣兜里,担心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冻坏它,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缝了一个小口袋”“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边,放在你的脖子下。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土瓷罐里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窸窸窣窣的声音叫得更响了”“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由此可见,“黄蛉”这一意象贯穿全文,故是文章的线索;同时“黄蛉”寄托了主人公对妻儿的思念,也寄托了妻儿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是情感的载体。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指称主人公,请赏析其表达效果”,这是考查散文中人称运用的妙处。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发情感;而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直接表达情感,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如果用第二人称指代事物的话,还有拟人的效果。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文中的“你”是主人公,是一个为了报效祖国而远离家乡的人,作者用“你”来指称,好似与主人公同在一个场合,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走近主人公,更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评析文本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这是针对文章主旨设题。首先要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文本的主旨,文章借助对主人公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家人的思念来体现个人情感与投身祖国建设的社会责任感的融合,这一主旨对现实生活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忠孝不可两全”的时候,个人的利益可能会与集体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个人的情感可能会与社会的责任感发生冲突,当这一冲突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处理?本文给出了指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朱光潜

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来研究一个浅例。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还不仅此。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⑴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⑵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我们从左看到右时,看出CD和AB相似,DE又和BC相似。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视线移到EF两线时,所预料的果然出现。预料而中,自然发生一种快感。但是我们再向右看到G与H两线时,就猛觉与前不同,不但G和F的距离猛然变大,原来是像柱子的平行垂直线,现在却是两条毫无规律的线。这是预料不中,所以引起不快感。              

⑥这里所谓“预料”自然不是有意的,好比深夜下楼一样,步步都踏着一步梯,就无意中预料以下都是如此,倘若猛然遇到较大的距离,或是踏到平地,才觉得这是出于意料。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⑦懂得这两层道理,我们就可以来研究美与自然的关系了。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说“自然美”就好比说上文六条垂直线已有三个柱子的形象一样,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⑧美的欣赏就如“情人眼底出西施”,不过寻常恋爱都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似这样。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

(选自《谈美》第七篇,有删改)

1.根据文意,将文中附图下面的说明补充完整。

2.调整语序并使用恰当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使之成为第⑤段的结尾句。

⑴ G与H两线被摈于整体之外。

⑵ G与H两线在情感上和其他六条线不能谐和。

⑶ G与H两线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

3.作者认为“美的欣赏”与“寻常恋爱”不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美”的阐释,最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 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B. 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C. 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D. 狄克罗斯: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

5.本文对“美与自然”的阐释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按要求选择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______)

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文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应该是(______)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 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开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

A.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

B.其实在古代,男子起女名的现象很普遍。

C.在古代,很多在今天用作男名的字用作女子的名字。

D.在古代,也有人用《诗经》起男名,用《楚辞》取女名。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

(2)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的《书愤》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2003年淘宝网创立……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2017年天猫双11总交易额达1682亿元人民币……

这样的造富奇迹迅速在年轻人朋友圈中引发热议。

有人说:“在互联网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有人感叹:“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

而有人则抱怨:“没赶上互联网好时代,如果早生10年,或许也成为百万富翁了。”

经过一番“事后诸葛亮”,不少年轻人反思起当初的职业选择,为自己没抓住机会而惋惜、懊恼。

不过,假如时光倒流到十几年前,他们是否有勇气加入那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

讯、百度、新东方……

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写出你的思考、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如今,广告已逐渐演变成一种文艺形式,有着独特的魅力。广告语常常运用某种修辞增加可读性、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产品。请认真品读下面两则广告词,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技巧好在哪里。(4分)

①千里江陵一日还。(江陵汽车)     ②格力空调,冷静的选择。(格力空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