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朱光潜 ①美不完全在外物,...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朱光潜

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来研究一个浅例。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还不仅此。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⑴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⑵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我们从左看到右时,看出CD和AB相似,DE又和BC相似。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视线移到EF两线时,所预料的果然出现。预料而中,自然发生一种快感。但是我们再向右看到G与H两线时,就猛觉与前不同,不但G和F的距离猛然变大,原来是像柱子的平行垂直线,现在却是两条毫无规律的线。这是预料不中,所以引起不快感。              

⑥这里所谓“预料”自然不是有意的,好比深夜下楼一样,步步都踏着一步梯,就无意中预料以下都是如此,倘若猛然遇到较大的距离,或是踏到平地,才觉得这是出于意料。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⑦懂得这两层道理,我们就可以来研究美与自然的关系了。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说“自然美”就好比说上文六条垂直线已有三个柱子的形象一样,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⑧美的欣赏就如“情人眼底出西施”,不过寻常恋爱都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似这样。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

(选自《谈美》第七篇,有删改)

1.根据文意,将文中附图下面的说明补充完整。

2.调整语序并使用恰当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使之成为第⑤段的结尾句。

⑴ G与H两线被摈于整体之外。

⑵ G与H两线在情感上和其他六条线不能谐和。

⑶ G与H两线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

3.作者认为“美的欣赏”与“寻常恋爱”不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美”的阐释,最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 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B. 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C. 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D. 狄克罗斯: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

5.本文对“美与自然”的阐释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1.B与C,D与E距离相等,略大于A与B的距离。/ F与G的距离较B与C的距离大。 2.因此(由此)G与H两线不但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在情感上也和它们不能谐和,所以就被摈于整体之外。 3.寻常恋爱都带有强烈的占有欲,美的欣赏则是精神的满足,超越了物质层面的利害得失。 4.B 5.首先说明美感是外物与人心相结合的产物;进一步以人对图形的感受为例,阐释了“心”和“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说明美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美是经过人情化的);最后以审美的非功利性为补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内容补写的能力。补写的前提是整体阅读文章,尤其是与空格内容相关的前后文。前面的两点结论,分别是依据前文对线条进行陈述的内容进行总结的,前文首先整体交代了八根线条的情况,然后先比较了近距离的六根直线条两两之间的短距离,依照前文顺序,接下来应当比较相邻之间较宽距离的线条,可以总结为B与C,D与E距离相等,略大于A与B的距离。/ F与G的距离较B与C的距离大。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准确地说是短句变长句的能力。短句变长句先找出短句中的中心主语、中心谓语及宾语为主干,把其他短句变成修饰成分,增删个别语词,调整句子内部结构,使之连贯、通畅.该长句只有一套主谓宾. 短句变长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分析各个句子,确定其中一个句子作主干。第二步,把其它句子作为主干句了定语或者状语,并合并掉重复的部分。第三步,修改,并添加适当的词使句子完整、通顺。从提问的表述上看,有时是要求短句变长句,有时是要求复句变单句,有时是要求把几个句子变成一个句子。相对而言,要求变成一个句子时,可以作理解为变成一个复句。通读完材料,可发现这三句话之间有因果关系,其中(1)是结论,(2)(3)是原因。可用“因为”“所以”来组合。但题干要求整合后的句子是第⑤段的结尾句,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那么开头要用表结论的词语“因此”。调整后的句子是“因此G与H两线不但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在情感上也和它们不能谐和,所以就被摈于整体之外”。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原文内容。题目要求比较“美的欣赏”与“寻常恋爱”的不同之处,找到文中对“美的欣赏”与“寻常恋爱”陈述的相关内容,然后加以概括。文章最后一段说“不过寻常恋爱都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似这样。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由此可以总结两者的不同之处为“寻常恋爱都带有强烈的占有欲,美的欣赏则是精神的满足,超越了物质层面的利害得失”。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评价“美”的。由文章第一句“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可明白作者对“美”的理解,美并不是事物本身就美,而是通过人的观察引发的感受。因此应选B项。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原文的内容,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文章开头第一节先说了首先说明美感是外物与人心相结合的产物;第二到第六节举例分析“心”和“物”的关系;第七节说明自然美是经过人情化的;最后一节补充交代审美的非功利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选择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______)

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文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应该是(______)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 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开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

A.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

B.其实在古代,男子起女名的现象很普遍。

C.在古代,很多在今天用作男名的字用作女子的名字。

D.在古代,也有人用《诗经》起男名,用《楚辞》取女名。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

(2)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的《书愤》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2003年淘宝网创立……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2017年天猫双11总交易额达1682亿元人民币……

这样的造富奇迹迅速在年轻人朋友圈中引发热议。

有人说:“在互联网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有人感叹:“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

而有人则抱怨:“没赶上互联网好时代,如果早生10年,或许也成为百万富翁了。”

经过一番“事后诸葛亮”,不少年轻人反思起当初的职业选择,为自己没抓住机会而惋惜、懊恼。

不过,假如时光倒流到十几年前,他们是否有勇气加入那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

讯、百度、新东方……

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写出你的思考、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如今,广告已逐渐演变成一种文艺形式,有着独特的魅力。广告语常常运用某种修辞增加可读性、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产品。请认真品读下面两则广告词,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技巧好在哪里。(4分)

①千里江陵一日还。(江陵汽车)     ②格力空调,冷静的选择。(格力空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研究各种有效的融化冰雪的方法,_______。这一方法是利用盐来降低冰雪的融点,使积雪融化。_______,因而得到了普遍应用。________,在低温环境下盐的融化冰雪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