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你肯定有过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也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你肯定有过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也见识过人们对陌生人的各种态度。从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以及他对待世界的态度。

请就“对待陌生人的态度”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你的经历和见闻,抒发你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就是你的教养 歌德说:甘居下位不算美德;能往下降才是美德。 和陌生人互动,特别能体现出我们的教养。因为职业不同,阶层有别,强弱之分明显。 有教养的人会无视阶层,对任何人都平等,而无教养的人会特别在意阶层,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某天在地铁里。 车刚到站,一名穿着讲究的女士,和一位身上带泥的工人大叔一起上车,女士为了占位置,车刚停稳就匆匆往里抢,撞到了大叔还不打紧,可她一点歉意都没有,还不友善的翻着白眼讽刺着:“农名工还坐车,衣服这么脏,能不能注意点。” 大叔特别不好意思,讪讪的低下头,也没在一旁的空位坐下,直接站在车门旁,也没有作声。 我不知道这个女士做什么工作的,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但是通过她对待大叔的言行举止来看,她的教养令人咂舌。 生活越是细微之处,我们越能看清一个人内心的教养。 都说人生而平等,但也有人特别在意职业在意阶层,其实我们都是一类人,可总有人想方设法,让自己看起来高人一等。 何况很多时候,那些着装考究,穿戴名贵,只能说明身份有别,并不能代表人格的贵贱。就如地铁里的这名女士,她一定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但她的行为,却与她骨子里教养并不匹配。 教养并非富贵权贵的专属,我们都看到过富人飞扬跋扈,也看到穷人不卑不亢。 我见过衣冠楚楚的上班族,在公共场合明目张胆地破坏秩序;也看到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会毫不犹豫冲进雨里,把乱停乱放的单车摆入停车位中。 有些人或许比较弱势,但不意味着就低人一等。 教养所得,不分高低贵贱,一个没有教养的人,身价再高也会被人看轻。 真正的教养,不应该只是对熟识之人谦和,而是能用最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就算他的职业比你弱势。 我们能体谅一个人没有文化,因为可能是家庭条件不够,或者学习能力不足。 但是教养不分贵贱,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耳濡目染一分,必定能够谦和一分。一个人如果没有教养,那一定是家庭教育的缺乏,教养本就靠后天习得,没有教养,只能说明父母不注重于此,这才是真的可怕。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话题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话题材料的中心是“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家长从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说,不要和陌生人谈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接受陌生人的引诱等等,所以造成了孩子对陌生人的抵触,一谈到陌生人就很抵触,也造成了孩子在长大之后缺乏和陌生人接触的能力。那么我们怎么和陌生人接触呢?这将是写作的主要内容,和陌生人接触,尽量避免害羞,争取保持亲切的态度,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才会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在跟陌生女孩子第一次接触时,良好的谈吐和得体的举止,都能给你加不少印象分的,多聊一些亲切的话题吧。其实我们人生中都是从陌生到熟悉,我们与陌生人接触的能力取决于我们人生成败,所以我们要学会和陌生人接触,要有与陌生人接触的能力。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时刻扣住上面对陌生人态度的理解,扣住时代和当下的自我进行写作,只有这样作文的内容才能深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角落

王安忆

关于这街角,最早的记忆是布店。这已经到了繁华马路的尾上,渐入清静,多是住户人家。卖的多是些普通布料,裁好的衣片、裤片、口袋布、鞋面布。看上去有些冷清,其实生意是足够做的。

冬天的时候,女店员手里抱着热水袋,在柜台里边,踱来踱去。太阳照进去一个角,有一种空旷的明亮。勤快的、上了些岁数的老店员,啪啪啪翻着布匹,裹紧了再插回布架上,那声音是清脆的。隔壁弄堂里有多个老熟人,常过来剪布料。有时并不剪布料,也进来与他们闲话几句。还有时候,弄里人吵架也能吵到这里,让店里人来公断。店员们此时便收起脸上澹泊的表情,流露出些热心,两面劝说。大多数时间,是站在柜台里面,通过敞着的门,看街上过往的人和车。

那里边的布料,似乎多是寒素的颜色,这也加强了它的清寂。这倒是与街角的气氛很相符。店面前的方砖,粗看不觉得,细看便觉出精密与细致。方型的水泥砖,虽然没什么花饰,可是平展,合缝,均匀。街道树,投下树叶的影。都是素净的颜色,以线描为轮廓,像那种朴素的工农化的黑白电影。

布店,是街角一段可纪念的日期,它仿佛代表着一种生活:安稳,实际,细水长流。之后,情形就大变了。好像,先开始,街角两边,相继推墙开店。一爿爿的店开出来,卖什么的都有。奇怪的是,这里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繁华,只是杂乱。隔条街的闹市,似乎暗中有一道分水岭似的,就是漫不过来,这里终是梢上的阑珊气象。所有的那些店铺,都处在关和开的交替之中,经营的内容不停转换,就在这此起彼落之间,那间布店隐退了,而人们似乎也早将它忘记。那些店员到哪里去了呢?如今这么多的店老板和店员,也早将他们埋住了。

店铺,在频繁的更替开关之中,亦进行着纵横捭阖。店面在扩张,豪华,摩登,甚至有了霓虹灯。

这时候,那关闭了的店门忽又洞开。说它“洞开”,是因为这一回,它真的成了一个洞穴。它的所有室内装修,全被敲掉,裸露出水泥的壁和地面。在这洞穴里边,低廉的,因囤积过久染了污渍锈斑的布,一大卷一大卷堆在案上。,

店员也变得粗鲁和聒噪,他们高声大气推销着布匹,慷慨接受还价。还有人用高音喇叭在门口叫卖。这一回,可真吸引了过路人。人们从这洞穴里,大卷大卷拖走布匹,管它用不用着。买的人掏空口袋,卖的人则血本无归,两下里都亢奋着,热汗流淌,声音都嘶了。待到布匹出空,洞穴重新闭上,那街角就不再是原先的,而是另一个。

倘有时间和心思细想,那么,这一会,布店是彻底没了

终于有一日,有人来凿这街角的水泥墙面了。等装修完,人们看明白了,这里要开一家咖啡馆。方才发觉,这街口什么店都有,就是没有咖啡馆呢!

这座咖啡馆,周围是忙碌的生计,此起彼伏的争与退。它那艳丽的情调,一般来说,比较适合上演言情剧。它的门也装饰起来了,墨绿的宽边,中间的玻璃,围着黑色金属的曼陀罗花叶,把手是金灿灿的一个铜球,里面挂一个牌子,写着英文字母: CLOSED。于是,人们便等着有一天,这牌子翻过来,上面的字母变成: OPENED。

又有多少车流人流过去,有一日,下午四五点时分,路人看见,临窗的桌前,左右挽起的幕帷之下,面对面坐了一双男女,面前放了高脚玻璃杯,杯边卡了一粒樱桃,杯里是不知名的色泽清冽的液体,两人额首默坐。不知什么时候,正剧拉开了帷幕。

(本文有删改)

1.第二段为什么花费不少笔墨描写布店的店员?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请分析“这一会,布店是彻底没了”的意蕴。

4.本文写了街角的多种变化,试加以概括,并谈谈你对这些变化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设计美学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是一门立足于现代,在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发展起来的交叉性学科。它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含了功能之美、造型之美、工巧之美、内涵之美等与美学相关的各个方面。但就研究范畴而言,设计美学又不同于纯粹的美学思辨。设计美学是应用型美学,它强调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通过艺术与技术的巧妙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精神需要的产品。而传统的美学则侧重于纯粹的艺术方面,看重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现。虽然设计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于工业革命之后,但是设计美学的思想却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了,并且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和体现。

中国古代的设计美学注重抽象化与意境,这有别于西方注重写实和逻辑思维的设计美学。因此古代器物在制造时也会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用有形的东西传达无形的思想,借而抒发造物者的情感、志向,并且关注人与自然平等包容关系。以座椅为例,中国传统比较讲究意象与象征意义,手工也非常精细,会把重点放在椅子材料(木头等)的选用及装饰与做工等,以求更好地达到与自然结合的目的。而西方设计美学则强调实用功能的重要性,在设计的时候会把精力放在研究人的坐姿、椅子的尺寸、舒适度等具体问题上,以此来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姿态的座椅。

东西方设计美学的差异在文化、艺术、建筑等诸多领域也很明显。不止这些,确切地说,凡是涉及到设计美学的领域,在东西方范围内,都有着不同的诠释和发展。但尽管如此,设计美学思想却是源于相同的出处—新石器时代。设计美学便是从那时起,伴随着人类历史走过了数千年,并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设计。这些设计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且璀璨至今,每一个都饱含了设计者聪颖的思想和辛勤的汗水。然而在这些优秀的器具中,中国古代灯具以现存数量众多,记载之详尽,且拥有着完整的发展体系和脉络,能够充分反映中国古代设计美学的本质内涵。

(节选自朱天阳 姜晓童《浅论中国传统灯具中的设计美学内涵》)

1.下列对文中“设计美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是立足于现代设计理论,结合传统美学思想和理念发展起来的交叉性学科。

B. 设计美学涉及到功能造型、工巧、内涵等与美学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C. 它通过艺术与技术的巧妙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精神产品。

D. 设计美学学科在工业革命后才产生,但其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与侧重于纯粹艺术的传统美学不同,设计美学避免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现。

B. 中国古人制造器物,就是为了借有形器物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志向等。

C. 西方设计美学非常强调实用功能,设计的座椅更具符合人体姿态的舒适度。

D. 东西方设计美学思想有共同的源头,所以在审美标准与设计理念上有相似之处。

3.根据选文内容,谈谈西方设计美学可给我们提供的借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行见月

(唐)王建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圆缺。

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1.这首诗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诗人为了________而碌碌奔波的形象。

2.结合全诗,分析“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壁。秦昭王闻之,使人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壁。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君。今君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赵予壁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壁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人赵王书                         遗:送。

B. 秦城恐不可得,见欺                  徒:白白地。

C. 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必:一定。

D. 城不人,臣请璧归赵                  完:使……完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君何知燕王               敛赀财送其行

B.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蟹六跪二鳌

C. 故燕王欲结君             赵尝五战

D. 今君亡赵走燕             度我至军中,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下面是明代史学家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中的一段话,请用“/”断句。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壁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壁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丰子恺的漫画《燕归人未归》,写一段描述画面的文字。要求:①写出人物心理;②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