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A. 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 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 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 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形成了对比”错。“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心灰意懒。前句直赋其心灰意懒之情,以“惟”字加强语气;后句写黄蜂,用一“亦”字,以黄蜂之懒比己之懒。我像一个喝醉的病人来到异乡作客,昏昏欲睡;虽然花蜜已经熟了,而身边的黄蜂却懒得去采。“惟”“亦”二字是相互呼应,人的形象与黄蜂的形象是一致的,前者昏昏欲睡,后者懒得采蜜,故构不成对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做丞相呢?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黄河以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

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和刺人把他杀死,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不能容于远近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吾属今为之虏矣    D. 如今人方为刀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五人之死,去今之而葬焉

A. 左右欲相如    B. 常以身蔽沛公    C. 北虽    D. 欲流之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国别史,为“十二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B. 《论语》是孔子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了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

C. 鲁儿,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祝福》选自《彷徨》。

D. 高尔斯华绥,美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1932年,他的代表作品《福尔赛世家》因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而荣膺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如蒙应允,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

B. 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是令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除而迎。

C. 某新锐作家将他的新书赠给位老作家,说:“晚辈才疏学浅,奉上拙作,敬请海涵。”

D. 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有什么想法姑妄言之即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