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贈盖邦式序 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 “司马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贈盖邦式序

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  “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  “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于长平生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者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鸣,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乌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睹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信矣!”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紉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幕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者以书求之          每:常常

B. 南浮长淮,大江        溯:逆流而上

C. 悼妃子之              恨:怨恨

D. 今于其书观之,岂不矣  信:确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有“名”有“字”,“名”是成人后由自已或请名人取的,“字”是出生时由长辈取的。文中用“子长”表达对司马迁的尊敬。

B. 楚汉,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为争夺政权而发动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文中借助楚汉相争的描写凸显史记文风的雄健。

C. 操觚,原指执简写字,后指作文。其中的“觚”指古人书写时所用的木简。文中强调通过游历观察探求新奇后方可下笔写文章。

D. 庖丁,名为丁的厨师。古代称以某种技艺为业的人,常在其名前加上表其职业的词。文中说庄子从庖丁运刀中悟出了养生之道。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直为最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估,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3)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4.作者对盖那式提出怎样的写作观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機括。

 

1.B 2.A 3.⑴不仅是被奇景异物役使,(更)是想通过看尽天下的大好景象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 ⑵我自幼丧父,等到长大后,不知道父亲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 ⑶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 4.①深入实际考察,拓宽视野;②深切感悟,触类旁通;③切忌死读书,因循前人。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要知道,实词一般都是多义的,因此解答时要把所给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语境来分析判断。C项,结合上下文可知,“悼妃子之恨”意思是“悼念舜的二妃的遗憾”,“恨”的意思应为“遗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王子晞为尚书,行营节度使(《段太尉逸事状》)                                     

(2)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祭十二郎文》)                                                   

(3)稍壮,节读书(《方山子传》)                         

(4)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也(《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5)率常其座人(《柳子厚墓志铭》)                                 

(6)以为生事扰民,不可长(《教战守策》)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对寓言的寓意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黄鼠狼在养鸡场的山崖边立了块碑,上面写着:“抛弃传统的禁锢。不勇敢地跳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鹰?”接下来,黄鼠狼每天就在崖底吃着摔下来的鸡……

A. 结合自身实际,谨慎地对待励志之语。

B. 世上很多谎言,总是披着美丽的外衣。

C. 人生需要立志,更要勇敢地锤炼自己。

D. 正确对待传统,不能盲目地追求突破。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与传统节日,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万条。

③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A. ①寒食②中秋③端午④重阳    B. ①除夕②七夕③端午④清明

C. ①寒食②七夕③元宵④重阳    D. ①除夕②中秋③元宵④清明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斑马与老虎的斑纹相近——                                             ,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①这种现象在昆虫世界里更为普遍

②不知道谁抄袭谁

③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

④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

⑤逃亡者与捕猎者的谋划一致

⑥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①⑤②③⑥④    C. ②⑤①③④⑥    D. ⑤②①③⑥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D.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