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句与传统节日,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万条。
③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A. ①寒食②中秋③端午④重阳 B. ①除夕②七夕③端午④清明
C. ①寒食②七夕③元宵④重阳 D. ①除夕②中秋③元宵④清明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斑马与老虎的斑纹相近—— , 。 。 , , ,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①这种现象在昆虫世界里更为普遍
②不知道谁抄袭谁
③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
④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
⑤逃亡者与捕猎者的谋划一致
⑥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①⑤②③⑥④ C. ②⑤①③④⑥ D. ⑤②①③⑥④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D.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创造了 的灿烂文化,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始终 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职责。
A. 独树一帜 耳濡目染 宣扬 B. 独树一帜 潜移默化 弘扬
C. 别出心裁 耳濡目染 弘扬 D. 别出心裁 潜移默化 宣扬
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当代中国缘何出不了文学大师?
中国当代文坛,一年出版上千部的文学类的书籍,但能让大多数人知道作品名的有多少部?一年颁发的文学类“大奖”和“桂冠”有多少种?这些获奖的作品,又有多少人能记住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实现经济前所未有腾飞的同时,为什么当代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转轨,当今社会信仰已发生大转变,趋向功利性,一些作者已沦为商人,而不具有独立创作灵魂和具有独立人格的创作目的。中外文坛证明,文学家应是人类的精神导师,而现在恰恰相反,出现了难于言说的怪现象:当今文坛,是作家的作品影响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读者的低级动物需求来影响一些已丢失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而中国绝大多数读者的文化娱乐方式兴趣点已侧重在影视娱乐、网络游戏、旅游等方面上,对文学已不感兴趣或者说已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看文学作品。
再加上许多出版社、报刊、影视单位等行业在市场经济下已是自负赢亏的单位,大多数为了生存不愿冒市场风险一切向“前”看,这些文化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发展壮大扩大自己的影响,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图书的市场效应,于是实用性学习类图书、考试类图书、学生用书工具书、儿童类图书、科普类图书等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文学类图书除经典名著等外,大多呈低迷徘徊之势,陷入低谷甚至被迫关门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中国当代文坛,还是有不少肩负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们,他们在深受种种挤压下还默默无闻坚守1%的阳春白雪的“阵地”,在贫瘠石缝中植根。他们,是民族文化的希望和脊梁。但是,他们步履维艰。当前,要使文学真正的回归,除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外,还必须端正读者的审美观,营造清新的环境,包括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纯洁的学校教育和清风气正的社会大环境等;同时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地深入民间市井广大民众心中,使主流信仰占据制高点;另外,要改变中国文坛迎合世俗避免“走火入魔”之态势,必须培养一批德艺双馨具有高尚人格操守的文艺家,以创作出大量经得起时代考验、人民考验,历史考验、集伟大思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文艺精品,以使之似轻风细雨潜入夜般滋润人们的心灵,正确引导民众心灵回归至崇高审美之轨道上来,为在广袤沙漠前行迷路的人们指点前行绿洲之迷津。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为什么当代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请简要概括。